生态中国网 >  液废 >  正文

把臭水沟变成聚宝盆!泸州以督促改守护一江清水出川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2-11-30 15:35:26

字号

天蓝水碧,渚清沙白,数百只红嘴鸥在初冬的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东门口附近翩翩起舞,吸引不少市民拍照纪念。泸州市为长江筑起的这道生态屏障,得益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2021年12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四川省督察情况,涉及泸州市的整改事项有10项。此后,泸州市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切实肩负起“守护一江清水出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


“臭水沟”变“聚宝盆”


纳溪区大渡口镇是长江进入泸州第一镇。长江南岸一级支流清溪河流经大渡口镇7个行政村,河流虽小,却与两岸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臭水沟’,河面漂浮着白色粉末,气味熏人,河水不能浇地,牲畜也不能饮用。”看着如今清溪河上碧波荡漾,在此生活了几十年的大渡口镇民强村村民游正权说。


受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影响,清溪河河水入江水质曾经在劣Ⅴ类左右徘徊。如何让“负重前行”的河水重现“水清岸绿”?


“我们关闭了流域内工业企业9家、搬迁3家,取缔3家肥水养殖户,并严格落实禁养、限养要求,严控农药使用。”泸州市纳溪区水务局水土保持管理股股长李玉梅介绍。


在清溪河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泸州市始终坚持“生态+”理念,全力实施水系净化、土地美化、村庄靓化“三大工程”,采取生态治理与“项目整合、产业发展、民间资本引入”相结合的方式,沿岸布局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白酒储酿基地和花田酒地旅游景区,联动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将“绿水青山”更有效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针对督察报告反馈意见,泸州市将10个整改事项细化为67项整改措施,实行拉条挂账、清单制管理,建立定期调度、定期通报等机制,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原则,泸州市将每个问题细化为责任清单,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挂牌销号。


“痛点”变“亮点”


“这个芦苇比我人还高,太美啦。”近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街道老鹰坵湿地公园,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市民们正在芦苇荡中拍照打卡。


而在几年前,大家还吐槽:“老鹰坵,臭荒地。”


老鹰坵的改变缘自泸州市即行即改、深挖病根,综合运用工业方式治理、农业方式修复、自然生态涵养净化“三位一体”系统治理模式,切实把“痛点”变“亮点”。


“我们建设了临时收集池,将溢流的生活污水通过临时收集池收集并提升到城东污水处理厂的截污干管进行处理。先后投入了1.45亿元,实施了罗汉片区和高坝片区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封堵了三处生活污水的混排口,结合老鹰坵的地质形状和地貌,因地制宜建设了老鹰坵生态湿地公园,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龙马潭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秦弋说。


泸州市对重点难点问题、有逾期风险问题开展全力攻坚,进一步细化时间表、路线图,再添措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切实把进度往前赶、把工作往前推。督促整改责任单位严格卡定每项任务的具体时间节点和整改进度要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为确保整改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泸州市对已经完成整改的问题,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坚决防止反弹回潮。


川渝协同共护一江清水


大陆溪是长江左岸一级支流,位于川渝交界处,一边是泸州市合江县白沙镇,一边是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一条河流过川渝两岸,该如何有效治理?


泸州市合江县白沙镇和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的河长们再一次“集合”,按照约定,他们要联合巡查大陆溪。


看着眼前的一汪碧水,白沙镇镇长、镇级河长金健介绍,曾经的大陆溪漂浮物占满了河道,两岸老百姓一度不满。朱沱镇镇长、镇级河长王建说,以前两岸以河划界,各自清理一半漂浮物,甚至还出现过相互推诿的现象。


如今,两岸定期会商、定期巡河、定期清漂,双方出资聘请专人对河流进行看护管护,极大地改善了整个治理机制。


今年以来,泸州市进一步加强与重庆市毗邻地区生态环境部门沟通协作,认真落实签订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在污染防治、执法监管、排污许可等方面持续推进务实合作,特别是针对长江干流、龙溪河、大陆溪河、濑溪河等重点流域,进一步健全了上下游联动、左右岸互动的协作配合机制,着力加强协同治理和风险防范,积极探索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之路,协同守护绿色安澜一江水。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