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智库观点 >  正文

【资政建言No.3】童爱香、苗润莲:国外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3-02-23 17:12:11

字号

资政建言3.jpg


以下为文字版全文:


国外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800家企业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其中有超过50家企业宣布已经实现碳中和。传统制造业巨头通用汽车、能源巨头壳牌石油、互联网巨头谷歌、高科技巨头苹果公司的碳中和战略规划均走在行业前列,也代表着未来行业变革和调整的方向。通用提出到2040年全球产品和运营碳中和,壳牌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谷歌提出到2030年实现零碳运营,苹果提出到2030年实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碳中和。四大巨头所属行业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其碳中和战略和路径对“双碳”目标下占我国GDP约1/4的制造业、亟需转型的能源行业,以及快速成长的高科技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外企业碳中和战略目标与路径


谷歌、苹果、通用汽车、壳牌石油四大巨头作为碳中和目标的积极实践者和先行军,不仅较早地制定了高标准的减排目标,也积极探索碳中和实践。


一是兼顾碳减排与长远发展。国外企业在制定碳中和目标时,也制定了相应的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碳中和目标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大势所趋,谷歌也将其作为能源转型的最高优先事项之一;苹果提出到2030年市售的每一台苹果设备都将对气候产生“净零”影响,强化了其关注环境友好品牌形象,引领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电动化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电动化转型也成为通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壳牌将自身定位为“站在能源转型最前沿的领导者”,为实现净零排放加速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二是提高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国外企业十分重视生产工艺和流程技术革新,实现节能减排。谷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打造业界最节能的“云,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是行业内平均水平的2倍;苹果高效运营苹果设施的同时,制定了供应商能源效率计划减少制造环节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通用努力提高燃油车能源效率,实现技术革新降低汽车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壳牌规定每年碳排放量超过5万吨的作业必须制定温室气体管理计划,开展改造升级实现减排。


三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国外企业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推动企业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谷歌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年度企业采购商,也是可再生能源最大的企业投资者之一;苹果零售商店、数据中心、配送和办公室实现了100%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制定了供应商清洁能源计划;通用计划到2025年美国工厂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壳牌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投资氢能、低碳生物燃料、风能、太阳能等。


四是采取碳抵消策略。绝大多数企业将碳抵消作为消除不可避免的碳排放的解决方案。通用通过购买碳补偿和碳积分,达到零碳排放;苹果通过在全球投资各类森林及其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帮助其清除剩余25%无法避免的碳排放;壳牌除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投资外,还积极研发CCS技术减少碳排放;谷歌通过购买等量的碳补偿,抵消掉公司的碳排放。


国外企业碳中和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四大企业碳中和战略路径也代表着未来行业变革和调整的趋势,对“双碳”目标下我国的制造业、能源行业、高科技行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是引导企业把握碳中和发展机遇。碳中和对国内企业而言不只是责任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政府应引导企业以此为契机尽早谋划,制定符合长远发展规划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明确重大减排节点,高站位地推动低碳转型发展,重塑竞争优势,力争在未来整个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是支持企业提高效率赋能碳中和。提高生产和运营效率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政府应支持国内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加强低碳工业流程再造、重点领域效率提升等过程减排关键技术,推广节能清洁降碳的用能设备,研发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接技术等,同时优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构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三是鼓励企业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作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抓手,可再生能源将进一步引领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布局,加大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及储能技术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通过自主开发或协作研发等方式开展新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核心技术成果,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四是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购买碳配额、碳汇或者新建碳汇林等碳抵消机制,是企业抵消其产生的不可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碳排放权交易主体范围,进一步健全碳市场法治建设和配套制度,有效发挥市场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的激励约束作用,优化碳资源配置,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


————————————


作者:

童爱香(1986—),经济学硕士,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中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情报、区域创新。


苗润莲(1968—),管理学博士,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区域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科技情报、区域创新。


编辑:孙铭雨   刘基伟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