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黑榜 >  正文

中央工作组为何赴江西督导锂矿开采?江西宜春锂矿乱象调查……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3-03-13 17:22:12

字号

一种白色石头值钱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了。2022年12月,江西省宜春市的部分村庄里,男女老少们扛起锄头,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提前回乡,沿着狭窄的田埂路、山路,来到废弃的矿区、山林间,没日没夜地挖石头。手捡、锄挖得来的石头装进饲料袋,在村庄空地上堆成小山,等待称重售卖。有的村民年也不过了,有邻乡人初一来拜年,都没见到人。


村民们抢着挖的,是锂云母矿石。宜春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从2008年起就提出打造“亚洲锂都”的目标,根据江西省地矿局和宜春市2021年的勘探调查,宜春市及其下属管辖地拥有探明锂云母矿约占全国储量40%左右,可生产氧化锂900多万吨,相当于2000多万吨碳酸锂,理论上可以装备6亿辆电动汽车。


近年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订单,带动锂电池需求,原矿价格不断上涨。大宗商品数据服务商MySteel数据显示,过去两年,碳酸锂价格一路上涨:2021年初每吨不到10万元,2022年11月,碳酸锂报价为每吨59万元。


锂矿石价格相应上涨,从数十、数百元涨至1300-3000元每吨。有的村民挖一天,就能挣五六百元,甚至上千。而2021年,宜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万元,月均不足1600元。


image.png

村民挖来的锂矿石装进饲料袋,堆在村庄空地上。受访者供图


为了挖到埋在地下的锂矿石,村民在后山挖出两三米的深坑,旁边的小树栽倒在地上。一位当地人说,这样的坑有十几个。吵架的事越来越多,有的村民认为山上的地是自己的,不让外人挖;对方反驳:“上面的树是你的,里面的资源是国家的,大家都有份。”


矿产并不是“大家都有份”的东西。根据刑法,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行为,涉嫌“非法采矿罪”。


当地监管部门行动很快,2023年1月28日即大年初七就启动了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非法盗采、运输、买卖矿产资源等行为。村干部分发纸质通知和普法传单,罗列20多个举报电话,巡逻劝返挖矿村民;村口的路边,建起简易棚屋,驻人看守,并安装监控设备;村外,执法队伍在交通要道设置关卡,查验可疑车辆。


2月,当地政府通报一起2016年至2019年的旧案:未办理采矿证的4人,使用挖机非法采挖,非法获利98万元,构成非法采矿罪被判刑。同时,碳酸锂价格下跌,最新的价格是每吨45万元,较去年11月下跌约24%。


锂价上涨刺激的不止是挖矿。当地大批中小企业创立或转型,入局锂业;已有的大型企业加速布局,巩固优势;矿石中介商应运而生,“有锂走遍天下”“锂尚往来”的说法流传。


势单力薄的个人和中小企业能抓到的红利期是短暂的。现在,已经看不到村民上山挖石头的景象。待大企业新建的工厂投产,产业链形成闭环,中小企业将退出舞台,“全民炒锂”的热潮也会随之降温;处在锂电池风口之上的“锂都”宜春,也需警惕产能过剩、电池技术路线改变、环境污染等问题。


中央工作组为何赴江西督导锂矿开采


据媒体报道,包括自然资源部,工信部和公安部在内的中央工作组,近期密集赴江西宜春调研、督导当地锂矿开采,并引发当地选矿厂停产。


2月24日晚间,据“宜春发布”消息,从即日起,决定对涉锂电新能源产业违法犯罪依法进行严厉打击。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该份文件的发布,与上述中央工作组实地督导不无关系。


据多名宜春锂电企业负责人及宜春当地官员告诉记者,此次中央工作组着重在宜春地区的宜丰县调研,主要方向是调研锂矿厂开采不规范问题。


宜丰县花桥乡,以及与宜丰县交界的奉新县上富镇,地下富含锂长石矿产资源。此前,国家地质探矿队在此地方圆约20华里的地表下层,发现并探明储量丰富的含锂瓷石和长石矿,其储藏量在全国和整个亚洲地区都排名前列。


宁德时代(300750.SZ)、国轩高科(002074.SZ)以及目前正在冲刺IPO的九岭锂业在当地的锂矿资源,均位于上述两县交界的这一地块。


据记者了解,中央相关工作组此次赴宜春调研,主要是为了解情况,规范和引导宜春锂电产业健康发展。


“但事情肯定是很大的,”消息人士对记者表示。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宜春市前几天召开了全市紧急扩大大会,部署相关整顿工作,参会人员包括下辖县、市中层及以上干部。


当地一直存在的无证开采、矿证过期后延期开采以及偷挖偷运等违法违规,可能是宜春布置此次整顿工作的重点。据悉,宜春市还成立了整顿工作专门的领导机构——宜春市整治规范提升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不仅有无证开采、超期开采的问题,宜春地区万载县和宜丰县最近发生几起矿区卡车交通肇事事故,锂矿企业运输车辆大量运行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的交通。“也该整顿一下了,”宜春市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锂矿产能“狂飙”背后隐患诸多


江西省有较为丰富的钨、稀土、锂资源,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火爆,此前碳酸锂价格一路走高,在利益的驱动下,江西宜春曾有部分村庄村民上山私挖滥采锂矿,带来了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此前当地居民举报,某企业将锂云母残渣直接填埋至厂区内某个角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2021年,宜春开展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矿山企业259家,发现问题矿山233个,排查问题共计846个。


2021年底发布的《宜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宜春对传统产业和粗放发展存在路径依赖,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减弱、保护意愿下降、行动要求放松、投入力度减小的风险有所增加。


2022年4月,江西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上高县、万载县、高安市的矿山开采,监管缺失、生态修复滞后、绿色矿山创建不严不实,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上述三地均为锦江流经区域,是当地锂电相关企业集中地。


11月上旬,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暂停审批以陶瓷厂进行锂渣焙烧项目的通知。根据通知,市内锂电产业链企业存在较多隐患,以陶瓷厂对锂渣二次提锂的名义进行批复的项目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为防控风险将暂停此类项目审批。


据了解,去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曾对宜春市4座锂矿山、4家锂云母选矿企业以及7家以锂云母矿为原料的碳酸锂生产企业进行环保督察,多家企业被查出节能审查未批先建,以及含铊废料管控不严,流向不清,导致环境风险不可控。而在去年年底,江西省政府就江西宜春锦江水质异常事件就发布过通告,这些都暴露出锂电产业在重金属污染方面存在环境隐患,给锂电产业的过度发展敲响了警钟,规范整治刻不容缓。


12月6日晚10点,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就江西宜春锦江水质异常事件发布通告。通告显示,11月24日,宜春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在对锦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采样分析时发现铊浓度异常,立即对全市展开排查。排查发现,此次事件主要污染源来自江西齐劲材料有限公司。排查中还发现,江西齐劲材料有限公和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公司涉嫌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


如果按照2021年宜春市8.1万吨碳酸锂产量计算,全市含铊污染泥年产量预计超过4500吨。对于处理这些污染泥,企业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采用固化或刚性填埋。由于整体产业的“大干快上”,如此巨大的铊超标污染泥不可能实现万无一失。因此,铊污染在矿产资源城市中屡见不鲜。以通报的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公司为例,这家隶属于中国锂矿巨头企业永兴材料的企业无论资金还是技术都是数一数二,但此次出现污染问题的恰恰就是这家龙头企业。


早在2022年年中,网络上传播的一份《宜春市碳酸锂制造业生态环境问题情况督查工作建议》就披露永兴特钢为规避高昂的固体废物处理费用,擅自将含铊污泥等废弃物返回混拌料,可能导致外排废气、废水和固废中铊含量增加的“不可控环境风险”。不知是巧合还是已经嗅到了什么味道,2022年年初与永兴特钢签署建设年产5万吨碳酸锂项目的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在第三季度也宣布终止合资经营协议。


同年12月,江西鼎盛新材料公司(科力远参股公司)则因为未取得环评手续、擅自投建投产,被宜丰县生态环境局处以49万元的行政处罚。


以宜丰县花桥乡白市村化山含锂瓷石矿为例,涉及“部分暂不开采区域边坡未覆盖,较大面积裸露,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此前,该矿山开发商宜丰县花桥矿业(股东包括永兴材料、宁德时代子公司、宜春市矿业公司),已经受到至少两起行政处罚。


经查,该单位作为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从建设以来至2022年9月23日调查当日,从未按照环评批复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等监测规范要求对排放的水污染物开展过一次自行监测。


去年12月,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对其处以行政处罚,罚款8.5万元。


今年1月,花桥矿业再次因“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减少粉尘排放”,被宜丰县生态环境局处以4.5万元罚款。


此外,宜春科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宜春天卓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去年12月以来也因为排污问题受到行政处罚。


其中,宜春科丰新材料公司大股东为国轩高科新能源科技公司(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后者持有其78.67%的股权。


宜春天卓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江西志存锂业100%持股。


遭到处罚原因,为“作为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109号车间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109号排口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未与江西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


该公司提出的申辩表示,“由于违法行为从江西南氏锂业新材料公司经营时就存在,到2022年7月份才接手企业,因此建议以江西南氏锂业新材料公司为主体处罚。”


有意思的是,该公司申辩时还表示,“处罚将影响集团公司上市进程。”


除了环保问题,锂矿开采和交易方面还存在不少乱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乱象主要体现在,上游端的非法偷采盗采、私挖滥采、无证开采、以探代采、超深越界开采等,中下游的非法买卖、存储、加工、运输等,这些都构成了一套“地下新能源产业链”。陈佳表示,无论是从绿色发展、安全生产以及巩固新能源支柱产业等战略层面来看,对这套“地下新能源产业链”进一步强化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七大举措整治矿产开发利用乱象


日前,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全省深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从矿业权设置审批、矿山开采监管、规范矿山企业经营、矿山生态修复、建设绿色矿山、矿山安全生产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六大措施,深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而在今年2月,江西省宜春市就已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涉锂电新能源产业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将依法严厉打击在全市范围内非法偷采盗采、私挖滥采、无证开采等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涉锂电新能源产业有组织犯罪等行为。


《方案》指出,当前部分战略性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受利益驱使,部分地区违法采矿现象出现反弹。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切实解决当前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促进全省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在全省开展深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方案》称,通过集中整治矿产资源特别是钨、稀土、锂等保护性、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使得无证勘查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非法占用耕地林地和自然保护地等违法行为,以及以环境治理、矿山修复、土地整理、工程施工等名义违法采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转让矿业权、以采代探、圈而不探和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得到严肃查处,全省依法办矿、依法管矿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根据江西省此次发布的《方案》,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整治矿产开发利用乱象:


一、严格矿业权设置审批。重点整治不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和矿产资源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如产业目录禁止采矿项目、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等),未取得安全生产、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审批手续等问题。


二、强化矿山开采全过程监管。重点整治无证和证照过期、证照不齐勘查开采,超越批准范围、不按批准的矿种开采、以采代探、破坏性采矿,非法转让采矿权以及以工程建设、生态修复名义变相非法采矿。


三、规范矿山企业生产经营。重点整治矿山企业非法生产、销售、购买、储存、运输、使用民用爆炸物品;无证开采的矿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无证无照经营等问题。


四、加强矿山生态修复。重点整治矿山未设立生态修复基金账户,未按基金管理制度计提和使用;未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以及矿山年度修复计划实施生态修复;未按要求做好矿山环境与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等问题。


五、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立绿色矿山动态监管和退出机制,动态管理绿色矿山名录。重点整治未按相关规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和已建成绿色矿山未按绿色矿山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等问题。


六、强化矿山安全生产。整治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按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进行施工、开采,未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问题。


七、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点排查资源端矿产保障供给不足、后备基础不牢,冶炼端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材料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循环利用端发展滞后等问题,整治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问题。


分析认为,随着专项行动的展开,相应资源产品的供应在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资本市场也可能对此进行炒作。但从长期来看,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明显助力,这一点可以参照当年稀土治理。


总体来看,宜春已形成贯通“锂矿—锂盐—锂材料—锂电池—锂应用—锂回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不过,当地布局的锂电产业链企业,仍集中在上游的开采环节及中游的动力电池生产环节,环境承载压力较大。


“以后,是不是水都没得喝?”


“矿都被挖走了,以后怎么办?”


地处江西省西北部的宜春锂资源丰富,号称“亚洲锂都”,在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发展的背景下大步前行,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纷纷携超百亿元投资入场。产业如火如荼发展之外,当地居民却有着上述两重担忧。


在宜春高铁站的站前广场中央,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锂想之光”的红色火炬十分醒目。而在当下锂产业链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宜春频繁敲响环保警钟,当地居民心怀担忧,何时才能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照进”现实?


来源:综合整理,图文侵删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