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公司 >  正文

三巨头齐推新系统 头部动力电池公司竞技储能赛道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3-05-26 14:08:30

字号

5月24日,宁德时代在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下称“SNEC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同一天,比亚迪也在SNEC大会上推出首款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此外,蜂巢能源在SNEC大会上发布了应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的短刀全系储能电芯产品,并同时发布了三款储能系统。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拥有技术和产品的先发优势,作为新能源竞技场的拓展和延续,储能业务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景气度和相关公司业绩。而动力电池企业进军储能的热潮,也揭示出新型电力系统正在搭建与成熟之中,包括电化学储能在内的储能体系正成为电力系统的“刚需”,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三巨头发布储能新系统


5月24日,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通过自研的光储变流器,配合高温电芯技术和先进的自加热技术,宁德时代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摆脱了传统储能解决方案对冷却系统及其辅助电源的依赖,光与储实现实时联动。


“经过长达3年的打磨,实现了光与储实时联动,控制响应速度提升10倍,实现毫秒级功率控制,保障电力平滑输出,同时充放电效率提升10%。”宁德时代储能解决方案总监唐志尧说,作为新能源电力的主力来源之一,光伏能源的稳定性仍然受到天气条件的制约。此外,受到系统架构约束、辅源用电等因素影响,传统光储系统面临运行效率低下、运维复杂等问题。


针对行业痛点,宁德时代创新推出由“光伏组件、储能电柜、光储变流器”三大模块共同组成的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唐志尧说,宁德时代解决方案最大创新亮点是“零辅源”,即该方案使用的储能电柜配备了业内首款长寿命高温电芯,系统循环寿命达15000次,凭借耐高温石墨负极材料和特制电解液,储能电芯在超过35℃的条件下依然保持良好衰减特性,无需冷却系统及外部辅助电源,优化了系统运行性能及效率,实现免维护。


同日,比亚迪推出首款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据介绍,“比亚迪魔方”储能系统的核心特点为搭载刀片电池,采用CTS(电芯到系统一体化)技术,无模组、无PACK、直接集成到系统,可降低约36%的零部件数量,提升约98%的空间利用率,加大约30%的结构强度等。同时,“比亚迪魔方”可通过灵活组合,适用于工商业储能、电站级储能等应用场景。


比亚迪2022年年报披露,在储能板块的研发中,比亚迪致力于打造具有超高容量密度、超高安全、超长寿命和超低成本、具有降维打击能力的全新一代储能系统,形成类似刀片电池、汉等现象级产品,力争储能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作为后起之秀的蜂巢能源也在SNEC大会上发布了应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的短刀全系储能电芯产品,基于这三款电芯,还同时发布了三款储能系统。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说,未来几年车用动力电池市场依然是主力。但是,储能作为动力电池新的增长极同样不容小觑。数据显示,以锂电池为主的新型储能装机占比已经由2020年的8%攀升至2022年的19.3%,预计未来几年其增速将持续高于动力电池。


新型电力系统呼之欲出


“在光伏和风电发展初期,(在电力供给中)占比较小的时候,储能只是锦上添花的,不是刚需。等到光伏和风电的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储能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高。现在已进入这个阶段,所以储能爆发式的发展增速远高于光伏。”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顾亦磊在SNEC大会相关论坛上表达了对储能产业的看好。


将目光放大到整个新型电力系统,太阳能发电可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光伏在电网中的渗透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崛起。


“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多个行业参展,这充分显示了光伏正在跨界,与其他产业深度连接,新型电力系统呼之欲出。”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表示。本届SNEC大会包含光、储、氢三大主题,显示出未来电动汽车、储能、光伏、氢能等可能呈现更为紧密交织的发展态势,电池企业也可能在其中扮演多重角色。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冲出亚洲,确立了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国际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新登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车总量中,韩国三家电池制造商市占率同比下降,比亚迪超越LG新能源排名升至全球第二,宁德时代继续位居全球榜首。排名进入前十的中国动力电池公司依次还有: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


“中国动力电池公司发展储能是有一定优势的。”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时帅分析,一方面,中国企业能够取得电动车装车量全球过半的份额,凭借的是在电池领域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这些积累的优势可以促进储能业务的进步;另一方面,中国在大力推动风光电等绿电,需要大力发展储能设施,数量庞大的电动车也需要配套的充换电网络,也为中国企业发展储能提供了支撑。(作者:王玉晴 记者 俞立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