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碱淖。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修复。地处中国地理版图核心腹地的陕西省,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陕西省是如何开展湿地修复的?
红碱淖:遗鸥的繁育乐园
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名单》,陕西红碱淖湿地湖心岛生境修复与遗鸥种群保护成功入选。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陕蒙交界处,总面积107.68平方公里。2000年9月,在陕西省红碱淖首次发现有遗鸥分布,2001年到2010年,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2010年达7700巢,然而在2012年后由于生态环境变化,红碱淖遗鸥数量开始下降,2015年下降到2054巢。
造成红碱淖遗鸥种群数量下降有两大原因,一是从2012年开始持续干旱造成红碱淖水位下降,水质盐碱度升高,遗鸥幼鸟食物来源急剧下降,造成遗鸥搬迁,另一大原因便是遗鸥赖以繁殖的湖心岛数量减少。
“从2012年开始,气候干旱,持续的干旱造成水位下降,大部分曾经繁殖的湖心岛与陆地相连形成半岛,遗鸥无法繁殖。”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肖红介绍。
对于遗鸥而言,与陆地相连的半岛并不安全,野猫、野狗、狐狸甚至人类活动都会对其繁殖造成威胁,所以每年繁殖期遗鸥不会选择半岛繁殖,只会选择孤立的湖心岛进行繁殖。如何增加湖心岛数量成了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遗鸥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课题。
“从2014年开始,对湖心岛的生境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把形成半岛的湖心岛在冬季的时候进行人工挖断,让它来年还是维持一个岛的状况,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做到湖心岛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同时在冬季时每年对岛面一些疯长的覆盖的植被处理掉,因为我们知道遗鸥繁殖第一要求有湖心岛,第二这个岛尽可能是视野开阔,它最喜欢的繁殖生境应该还是裸沙的表面。”肖红说。
“咔咔咔……”1月31日,在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台挖土机和一台铲车正在开展作业,“我们现在正在对半岛进行开挖,每年冬季,水鸟迁离,湖面封冻之后,我们都要对湖心岛进行一次人工的修复。”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贺和平向记者介绍。
除了人工增加湖心岛数量,从2016年开始,陕西开展红碱淖生态保护专项行动,不断加大巡查力度,加强河道整治,开展水质治理,实施生态移民。同时,蒙陕两省加强沟通,由上游水库为红碱淖进行生态补水,有效提升和改善了红碱淖湖区景观及水生态环境。
“经过几年的人工修复和治理,目前在红碱淖形成了6个比较稳定的湖心岛,总面积达76500平米,越来越多的遗鸥选择在红碱淖栖息和繁殖,红碱淖成为了遗鸥的繁育乐园。”贺和平说。
通过不懈努力,2022年在红碱淖繁殖的遗鸥达4700多巢,孵化幼鸟10000多只,为遗鸥鄂尔多斯种群,乃至全球遗鸥种群的稳定和有效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独特的湿地风景线
视线从陕北转向关中,位于西安市东北部的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自2013年开园以来,经过多年湿地修复,已然成为鸟类的自由乐园,城市“静文化”旅游体验地。
“我们湿地公园首先是对湿地进行了一个修复,在公园建设的初期保留了原始的地形地貌,在原始的地形上面做了一系列的改善,引入了鸟类比较喜欢的食物的树种,进行了植被的恢复,此外我们建设了一个功能湿地,我们引灞河的水,经过功能湿地的处理,再经过湿地公园内的植被的净化,最后把净化过的水再还给灞河,由灞河汇入渭河,这是水净化的一个功能,我们经过植被的恢复,水质的净化,这里现在生物多样化已经越来越丰富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很多鸟类都来湿地公园越冬,或者是经过湿地公园,像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还有朱鹮,这些鸟类都曾经在湿地公园出现过。“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员李赟向记者娓娓道来,这里每年越冬候鸟种群数量最大的就是鸬鹚,现在能达到近5000只,经过日常监测,目前鸟类种类已达到131种。正说着,一群鸬鹚从记者眼前飞过。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园内众多的岛屿、水系和植被营造了一个适宜动植物栖息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多种鸟类在园内飞舞翩跹,怡然自得。在陕南汉中,同样的场景正在上演。
汉中西乡牧马河湿地的河面上,清澈的河水悠悠流淌,鸢飞鱼跃、草木如黛。洁白的羽毛,艳红的头冠,黑色的长嘴,美丽的朱鹮成群结队来到此处。
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一直将扩大湿地保护面积作为重点,制定出台《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一系列保护法规和制度,通过完善保护体系,抢救性保护修复了一大批自然湿地。
经过多年努力,陕西已建立以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6处、国家湿地公园43处、省级重要湿地55处,初步形成分级分类保护、多种形式互补的湿地保护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重点区域退化受损湿地修复,推动全省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以实干实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说。
湿地除了被誉为“地球之肾”外,还被称为“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湿地精灵”遗鸥、“鸟中大熊猫”黑鹳、“东方宝石”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自由飞舞,成为一道道独特的湿地风景线。
原题:陕西:守望湿地 呵护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