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认为,目前行业支持政策持续叠加、燃料电池车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新应用场景也不断涌现。“双碳”和能源安全政策框架下,下游对于氢能需求也在增加,氢能行业发展继续提速。
近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两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深入推动“两区”建设绿色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全方位服务研究决策和市场运行的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行动方案》提出了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功能、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城市建设、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共四个方面22项任务。
全球资本市场上的新能源类上市公司近年来皆创出新高,“双碳”经济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继工业化、城镇化后又一新的动能。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预测,到2060年我国新增气候领域投资需求规模将达139万亿元。
国金证券近期研报指出,2023年全球组件产出有望高于当前市场一致预期的400GW左右达到450-500GW区间,是板块当前较明显的预期差,后续市场对需求一致预期的上修,将边际驱动三类投资机会,光伏行业看好5条主线。
考虑到多数组件厂在TOPCon领域均有布局,预计今年下半年还将有3-5家企业会启动较大规模的TOPCon产能建设,TOPCon将在2022-2024年迎来密集扩产期,估算未来几年电池设备年均市场空间将超过120亿元,具备先发优势的设备企业将受益。
长城证券预计,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6-20亿千瓦,按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5%-10%的比例配置,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00GW。
随着中报业绩披露,今年上半年的能源企业业绩都很风光,无论是以“煤超疯”为代表的旧能源,还是风电、光伏、新能源车代表的新能源,利润增速都称得上“锦上添花”。
中银证券指出,钙钛矿光伏行业处于工艺“萌芽期”,多条试验线即将落地,而国产设备商频繁出Demo机验证,按照产能规划+下游应用展望等逻辑测算,设备端有望在未来3-5年迎来百亿级市场,平台型设备商优先受益。
乌克兰危机下的能源价格上涨和供应格局变动引发了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的忧虑。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低碳转型,各国将加快新能源发展速度,新能源系统性竞争力将得到提升。持续高位的能源价格将给我国能源国企转型提供基本条件,未来几年将成为能源国企低碳转型的重要窗口期。
今年7月,国家发布了3条氢能相关文件,地方18省市发布了33条政策。总体来看,在“双碳”背景下,除了锂电,氢能也是另一种新能源的代表,最近也乘着政策的东风,后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