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北京实现排污许可动态全覆盖,已有4400余家单位申领许可证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2-09-23 10:25:49

字号

2017年启动至今,北京市积极推动排污许可制改革,不断强化排污许可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对《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版)》中北京市涉及的汽车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96个行业及锅炉、水处理等四个通用工序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其中4400余家单位申领了排污许可证,13000余家进行了排污登记,实现了排污许可动态全覆盖。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有效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固定污染源排放的唯一行政许可


“作为固定污染源生产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的唯一行政许可,排污许可证是企业守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管的重要依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污染源管理处处长刘炜介绍。一张排污许可证主要由基本信息、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三方面内容构成。管理要求主要包括自行监测方案、台账记录、信息公开要求等,涵盖了排污单位生态环境管理全过程。


从2017年发出首批排污许可证,到2020年北京市实现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目录全覆盖。2021年至今,对《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版)》中北京市涉及的汽车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96个行业及锅炉、水处理等四个通用工序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其中4400余家单位申领了排污许可证,13000余家进行了排污登记。


近年来,北京市全力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核发登记工作。谋划设计,印发了《北京市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系统部署安排北京排污许可改革工作。发挥地方技术优势,顺利完成国家石化、水泥行业试点及清理整顿等多项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制定发布统一规范的排污许可办理程序。精心组织培训、调度、审核、回头看等,保障工作质量。服务指导,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分工负责、加强指导、信息共享,推动各区全面理清辖区排污单位“环保家底”。


从顶层设计到组织核发、再到污染源管理应用,北京市围绕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扎实全面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工作。


三“聚焦”推进地区制度落地


“刚开始对于排污单位来说,排污许可证是一个新事物。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排污许可云课堂等方式对企业手把手指导填报排污信息,既减少了企业填报成本,也提高了核发效率。”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齐力表示。


密云因“山”而立,因“水”闻名,是全市面积最大的生态涵养区。近年来,为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和过程监管,密云协同推进“放管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规范、质量、联动三个方面,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效能逐渐显现。


聚焦“规范”提实效。不断推进核发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编制41个发证行业的填报示例、受理条件、审批流程,规范申请与审批、变更、延续排污许可证流程图,实现同类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聚焦“质量”助守法。


继完成全覆盖工作之后,尤其是《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一方面组织持证企业对治理设施运维不到位、自行监测频次不足、未按期报送执行报告等10类重点申报和执行问题开展自查;另一方面连续两年对持证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对发证前提条件和批建相符性、申请材料完整性和登记事项规范性以及排放标准确定、许可量核算等进行复核、深入纠错,根据北京市“双百行动”要求,连续两年完成全部93家持证单位质量核查,切实提高排污许可证发证登记质量。


聚焦“联动”强管理。联合监测部门对持证单位自行监测情况开展校核,对12家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一致性、运维和校准台账真实性开展检查。


在共同努力下,目前密云全区有900余家单位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其中领证单位93家(1/3为重点管理,2/3为简化管理),登记备案单位878家,共管控废水、废气排口344个(其中废水排口90个,废气排口254个)。密云区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污单位主要涉及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医疗机构、汽车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41个行业类别。


推动企业提高守法治污水平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李斌介绍,排污许可证进一步夯实了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将排污许可证作为帮扶指导的主要手段。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全市生态环境部门采取分类的形式进行处置;以及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生态环境部门落实依法不予处罚的规定,采取“告知+服务”方式,指导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对于少部分单位长时间未开展自行监测、多次不提交执行报告等行为,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处罚。


同时,生态环境部门逐步研究固化了发现问题的机制,在充分利用热点网格等精准执法的同时,结合大数据等分析研判,发现异常形成线索开展现场检查,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将依证执法作为提升执法效能的主要方式。对按证排污单位则以非现场执法为主,对守法者“无事不扰”。截至今年8月,已通过非现场检查发现各类问题117个,执法效能显著提高。


开启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新篇章


刘炜介绍,2021年起,北京市排污许可工作进入了提质增效、动态全覆盖管理的新阶段,开启了“一证式”管理新篇章。


大力推动排污许可提质增效。对排污许可证持证单位开展检查,重点检查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排放量以及自行监测、环境管理台账、执行报告等要求落实情况,提升持证单位按证排污合规意识,逐步夯实污染源管理基础;严格对照排放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企业环境影响批复等文件,对企业提交的执行报告、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质量仔细复核、深入纠错,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累计完成4000余家审核工作,企业执行报告提交率已达100%;结合“放管服”要求,开展排污许可核发“局处长走流程”等工作,解决办理中的典型问题和服务难点,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推进建立以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源管理体系。充分将行业、污染物排放去向、排放量等许可证信息应用于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制定、排放源统计等各项工作中,开展污染源分级分类管理;综合大气、水、土等环境管理要求,充分衔接指导排污单位落实,强化排污许可管理、监测、执法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会商、促改、销号等工作机制,帮扶指导排污单位解决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将排污许可执行情况作为执法线索的重要来源,助力精准执法,提高执法效能,推进实现执法的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助力污染防治攻坚。近两年,全市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提交率持续提升,排污单位按证排污意识进一步增强,污染控制水平显著提高。全市生态环境部门结合生产、治污工艺,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对重点行业企业污染防治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组织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一厂一策”深度治理,实施针对性减排措施。将空气重污染等特殊时段污染物排放的要求依法载入排污许可证,保障相应控制要求有效落实;结合排污单位污染物填报情况、环境管理要求落实情况等,为大气、水、土等各项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政策制定提供第一手现场资料,支撑管理决策。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