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固废 >  正文

增强垃圾处理能力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广州构建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时间:2022-10-17 17:49:17

字号

广东省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有2100万人在此工作和生活,每天生产超过2万吨的生活垃圾。近年来,广州市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决策建设中全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秉承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愿景,在全国率先谋划建设了7个适应城市固废处理发展变化的开放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起“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当前,广州市焚烧设计处理能力已达3.3万吨/日,垃圾生化处理能力达6100吨/日。


科学规划让环境卫生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一度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2009年,广州市日均产生生活垃圾1.17万吨,且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彼时,广州市仅有一座2005年投产启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处理能力104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率仅为13%,大量的生活垃圾只能进行卫生填埋,在城市建设和人口规模高速发展背景下,“垃圾围城”的警报时时响起。


对此,广州市按照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新思路,统筹规划建设了7个循环经济产业园。这一决定将焚烧、生化处理、填埋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组团的形式集中在一起,打造成为固废处理为主、资源共享、设施共用的绿色低碳环保园区(共包含12个资源热力电厂、6个生物质处理厂,以及污水、炉渣等二次污染物处理设施和其他固废处理设施)。这一决策彻底打破了广州市“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并有望最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增焚烧减填埋推动“垃圾围城”破局


在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过程中,广州市不仅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国企承担、信息公开、共治共享”化解邻避的“广州经验”,还探索出了以循环经济产业园组团布局,“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协同处置”的固废处理设施建设“广州模式”,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协同、循环利用、环境和谐。


其中,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位于黄埔区的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每到开放日,报名前往进行环保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家既被垃圾处理的过程所震撼,更被绿色环保的垃圾处理设施刷新认知。


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广州市无害化处理垃圾总量从668万吨增长至734万吨,其中,焚烧处理量由312万吨增长至512万吨,焚烧占比由47%增长至70%;填埋处理量由339万吨下降至209万吨,填埋占比由51%下降至28%。


厨余垃圾变宝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后能变成什么?”“如何保证处理后的制品不会重新流进餐桌?”2021年,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广州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生物柴油制备车间正式投产。


在这里,每天都有绿色的环卫作业车把餐厨垃圾运进厂区。餐厨垃圾、废弃食用油脂、动物固废处理产生的废弃油脂都是该厂的生产原料。在这个车间,餐厨垃圾通过反应催化、减压蒸馏等多道工序,可转化为生物柴油、甘油和植物沥青等产品。这些产品物料无论色泽、气味都与食用油天差地别,完全不能也不会回流餐桌,确保广州市食品安全。这些高品质生物柴油,各项常规化数值指标达到国标柴油和欧盟生物柴油出口标准,在保障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及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意义重大。


除了废弃油脂可以“变废为宝”外,其他厨余垃圾也有用处——厨余垃圾经初步检查确定入厂纯度合格后,会被倾倒进储坑内,经过脱水、破碎、筛渣等工序,藏在厨余垃圾中的杂质将被筛出,厨余垃圾本身则会被送进发酵系统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发酵产生的沼气在提纯后可用于发电。除了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自用部分外,其余电力将输送进电网,供千家万户使用。


当前,广州市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采取“六位一体”监管模式,包含驻厂监管、村民监管、远程监控、环境监测、考核评分和信息公开六个方面,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实现了政府监管、群众监督、第三方监测全方位管理。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