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我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地方标准亮相COP15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2-12-12 13:54:27

字号

当地时间12月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浙江日”活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宁波市海曙区在现场发布了首批生物多样性标准化成果——《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规划指南》。这也是我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地方标准。


宁波市海曙区是集中心城区、郊区、山区等空间形态为一体,汇聚了山水林田湖等各类生态地貌的复合型城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9.8%,拥有水库山塘122座、河流364条、大中型水库3座,是宁波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水源保护地。


去年底,海曙区在龙观乡率先启动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项目,探索将生物多样性融入乡村治理以及生产、生活全过程,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加盟、社区参与”的治理模式,在增强生态系统韧性的同时增强经济发展韧性,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现场体验活动也荣获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评选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2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在会议现场,龙观乡党委书记虞挺面对各国嘉宾作了标准发布。他介绍说,《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规划指南》地方性技术规范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要求,结合海曙区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的实践,从系统性、友好性、经济性、包容性4个方面提出了将生物多样性内容纳入乡镇相关规划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规划编制和修改的9个步骤,从生态型产业、亲自然生活、原真性生态、包容性治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规划的内容。


标准起草小组负责人,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虞伟表示,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模式将生物多样性内容系统融入各类规划和决策,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民价值认同,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要体现生态友好,突出社区参与。


此次发布的技术规范,将现有实践做法提炼转化成标准规范,通过标准的实施应用,确保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主要亮点是为生物多样性内容融入乡镇各类规划提供规范指南,这是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的关键问题,也体现了以标准化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创新做法。


据悉,自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以来,龙观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大区块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考虑生物多样性元素,目前已经建设“蕨类绿道”“中华水韭池”“鸳鸯湖”等小型基地20多处,安装人工鸟巢、人造灌木丛、“昆虫旅馆”等300多个,为林间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今年,四明山环线公路安保工程雪岙路段施工前,还将100多株珍稀植物转移到宁波植物园迁地保护。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