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去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首次全部步入“30+”阶段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2-12-15 15:31:21

字号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12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步入“30+”阶段。


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逐步建立完善协同机制,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协同治污,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三地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方面,2021年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步入“30+”阶段;2022年以来,三地PM2.5平均浓度继续同比下降,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重污染天数均大幅消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水环境质量方面,三地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且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


生态质量方面,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北京密云水库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天津海河河北区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河北秦皇岛湾北戴河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河北省基本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三地大气污染防治按下“加速键”。十年来,三地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6.3万余家、三地农村及城镇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改造近1580万户,北京市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天津市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河北省基本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2022年,三地连续第六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共同提升重污染应急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一年,区域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北京市完成山区2.1万户居民煤改电、核心区72座燃油锅炉基本清零,天津市平原地区实现散煤基本清零、完成41台3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改造或关停,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完成10.98万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


津冀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京津冀区域同属海河流域水系,互为上下游、左右岸,三地坚持流域共治,携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北京市率先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天津市、河北省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大幅提升。


2022年,三地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京冀两地政府签订新一轮密云水库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津冀两地政府即将签订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第三期)。1-11月,密云水库(北京)、于桥水库(天津)、潘家口水库(河北)、大黑汀水库(河北)稳定达到水源地水质要求。深化渤海综合治理,天津市完成68个入海排污口整治,河北省46条入海河流全部达到V类及以上水质。


密云、通州、保定入选国家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


京津冀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区域之一,近年来,三地围绕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十三五”期间,三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比例分别达到26%、23%、25%,均超额完成国家任务目标。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多措并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北京市密云区和通州区、河北省保定市入选国家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各具特色的气候投融资路径。北京市制定“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天津市出台全国首部省级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河北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北京市围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气候投融资等四个方面推动开展绿色低碳试点;天津市组织2座建筑、2家企业、2个社区开展第一批低碳示范建设;河北省推动开展4个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试点示范项目。


北京的鸟类十年间增加80多种


京津冀三地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北京市出台实施了《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


2022年,三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北京市平谷区,天津市津南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等获国家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北京市丰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邯郸市复兴区等获国家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北京的鸟类十年间增加了80多种,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北京雨燕”从过去不到三千只已恢复到近万只;天津观测记录的鸟类达到452种,每年有超百万只候鸟迁徙过境,其中包括遗鸥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河北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到248种,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已在白洋淀“安家落户”。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