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动物 >  正文

共同守护“水中国宝” 20万尾中华鲟分批放归长江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23-03-27 17:51:56

字号

10万尾中华鲟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放归长江,持续补充长江中华鲟物种资源。此次放流共分3批,共计20万尾。这是三峡集团联合国内相关中华鲟保护机构,连续第68次开展流域化中华鲟放流。


“本次放流首次启用‘现场放流+云端放流’相结合的方式,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自3月17日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以来,社会各界人士报名踊跃,纷纷预约参与线上、线下放流。明年计划继续采取社会化放流的方式,增加现场放流人数,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说。


据姜伟介绍,此次放流延续“中、青、幼”相结合的科学放流策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年龄跨度从半岁至14岁,为促进中华鲟自然种群恢复创造有利条件。目前,三峡集团攻克了中华鲟营养发育调控、遗传管理、性别鉴定、基因组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催产繁殖、梯队建设等全生命周期保护体系,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中华鲟人工种群梯队。


在本次放流活动前,科研人员给接近性成熟的大规格中华鲟打上卫星标记,后期将通过卫星标记监测,评估中华鲟在我国近海海域分布情况,分析影响其野外存活及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研究和下一步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和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人工繁殖及放流是保护鱼类物种的关键手段,有助于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为野生资源提供持续补充。


三峡集团自1984年起,每年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从未间断。截至今年3月25日,三峡集团已累计保护繁育长江珍稀特有鱼类近100种,人工增殖放流超1095万尾。其中,中华鲟放流累计为68次,共550万尾。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