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监测 >  正文

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取得五大进展

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 时间:2023-05-30 13:49:45

字号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就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回答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


蒋火华表示,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央《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蒋火华介绍,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测格局更大了。有序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现有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已达3500家左右,人员约20万人。持续推进部门间协商合作,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开展水生态监测,与自然资源部共享地下水监测数据,与中科院合作开展生态质量监测等。


二是监测网络更全了。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国家每年直接组织开展监测的点位达1.1万多个。


三是监测数据更真了。上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谁考核、谁监测”。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加强对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公众主观感受和客观监测数据更加一致。


四是监测能力更强了。空气和地表水常规指标已经实现了大规模、自动化监测,高精尖实验分析仪器和便携式、快速化应急监测仪器大量配置,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移动走航等先进监测装备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五是支撑作用更大了。“真、准、全、快、新”的监测数据,在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等数据全面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考核排名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蒋火华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围绕监测格局、监测网络、监测能力、监测质量、监测队伍、监测支撑等几方面,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以监测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人民的高品质生活。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