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送别前一日的阴雨天,并州城又迎来蓝天白云“霸屏”模式。站在东山上向西眺望,看云朵随着气流缓慢移动,碧蓝的天空与青山、高楼形成一幅山水画,十分惬意。
据初步统计,1月1日至7月31日,山西省太原市区优良天气天数117天,优良率为55.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00,同比下降5.3%。六项污染物“4降2平”——二氧化硫、PM2.5、臭氧和PM10浓度分别下降15.4%、8.7%、5.5%和4.8%;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同比持平。在168个重点城市中近八成城市综合指数同比上升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这是太原创新举措,科学治污、精准防治、依法治污,全力推动太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结果。
科技治污效果显
施工机械,对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而言,有个专业的提法,叫“非道路移动机械”。由于流动性大(随工地流动且多为租赁使用)、社会关注度低(多在夜间作业)、监管缺位(不用年审)等原因,这类机械一直是污染管控的难题。据介绍,一台高排放工程机械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50至80辆国Ⅴ标准小汽车的排放量,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如何让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统一监管?去年年底开始,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决定把这类机械现有的背胶材质环保登记号码标识牌,全部更新为金属材质防伪标识牌。金属标识牌,具有坚固、耐用、不易磨损等优点,还增加了多项防伪措施,更利于监管。在政策层面,太原市接连发布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管控措施——6月1日起,未进行编码登记、未悬挂防伪环保标牌、排放不达标、检测报告单时间超过一年以及未与“太原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定位联网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严禁进入太原市各类施工场所作业;划定全市市区、三县一市建成区、省级以上开发区为禁用区,6月11日起,禁止使用国Ⅱ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特别是“电子围栏”和北斗定位的使用,为太原市移动源智慧监管按下了“加速键”。在环境敏感区周边3公里范围,太原市设置了“电子围栏”——通过安装在机械内的北斗定位系统,结合机械登记时的信息,不符合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入“电子围栏”内,系统自动报警,有力破解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难点痛点,既实现了技术的新突破,也带来了治气的新成果。
一台台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机械被责令离开禁用区内的工地;工业企业内,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业企业用电监测正“紧盯”着排污设备的“一举一动”;大气环境一体化管控系统,通过抓取气象站、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站、环境空气质量微观站、环境空气质量移动站等子系统的数据,在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性的治理措施和管控建议……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精准治污战臭氧
6月14日以来,臭氧已经连续成为太原首要污染物。连续的高温天气,更有利于臭氧的形成:今年7月,太原月平均气温25.6℃,同比升高7.5%,空气湿度下降13.4%,南风风频增加2.8%,本地臭氧生成量大,南部臭氧传输影响更为严重。
VOCs(挥发性有机物)是大气中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甲醛、苯系物、烃类化合物均为挥发性有机物。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调查和统计,VOCs涉及的企业和门类众多,共涉及460多个行业门类。其中,重点行业有90多个。每个行业的情况都不一样,而且一个行业里的不同品种、不同工艺环节差距也很大,其治理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二氧化硫的治理。蓝天保卫战要综合施策,也要精准治理,不能蛮干。为了摸清VOCs的底数,依托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太原市对焦化、有机化工、工业涂装、汽修喷涂、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的VOCs排放展开采样分析,弄清太原市10大类VOCs活性物质,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染防治。预计8月底前拿出初步结论。
氮氧化物是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另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防止高温天气下氮氧化物经光照产生原子氧,原子氧又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臭氧,同步降低氮氧化物污染,在7月19日至7月31日这一高峰时段,太原市对3家水泥生产企业实施错峰停产,二电、太钢和清徐县焦化企业分别减排氮氧化物15%、20%和30%,B级砖瓦窑、耐火窑减排氮氧化物50%,C级砖瓦窑、耐火窑临时错峰停产。同时,太原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带队,对重点工业企业驻厂监管,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7月,全市二氧化氮浓度2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0.3%。7月1日至7月23日,预测为15天的轻度污染和5天的中度污染,经过加严减排措施,减少轻度污染天4天,中度污染1天。
依法治污促发展
7月25日,太原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刘亮、王翔、郭宏萍来到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对该厂脱硫脱硝设施、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物料大棚扬尘设施的运行,以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处置等情况,展开执法检查。执法人员的名单,全部前一天晚上随机生成——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的重点工业企业环保强化督查专项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指出问题所在,协调解决各类环境问题;同时,对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今年以来,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共检查工业企业3444家次,整改问题1484件,立行立改1413个,限产停产3家,关停取缔3家,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30件,行政处罚35件,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的震慑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自觉守法意识普遍提升。
一天一天抠,一个点一个点治,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在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
7月25日,太原市城管执法队分别在晋源区和小店区举行扬尘治理提档升级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晋源区的省儿童医院晋源区院区项目工地,标准化大门、出入口洗车平台、防止向外抛撒垃圾、设置喷淋系统等经验做法,被重点推荐;在小店区的滨河世家项目工地,落实湿法作业、严密苫盖土方物料、规范化设置围挡、施工现场保洁等精细化管控扬尘的举措,成为各工地学习的重点。“对工地打分时,我们将按照发现的问题多少逐项扣减分数。但也不只有减分项,如果工地扬尘管控措施过硬,可通过现场观摩会等方式获得加分。”太原市城管执法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6月以来,太原市城乡管理局进一步加大市区施工工地差异化管控力度,要求被评为B级、C级的施工工地立行立改、彻底整改,经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复工。同时,加强对三县一市工作指导,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取得良好效果。7月,全市PM10浓度5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9.1%。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太原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稳打稳扎,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