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大气 >  正文

大气治理为何总是紧盯机动车?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4-07-03 10:44:15

字号

“买油车还是买电车?”这个问题,在社交平台上讨论得非常热烈,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


从政策角度看,无论是购车补贴、设施建设,还是北京摇号、限行管理措施,都压倒性地偏向后者。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未来的“风”必定吹向新能源汽车。


对此,一些油车拥趸想不通:“大气治理,为何老盯着机动车尾气不放?”他们认为:“空气污染的‘锅’,汽车尾气不背!”


汽车尾气究竟是不是空气污染的“元凶”?咱们先来看看相关数据——根据北京最新一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报告,本地排放污染“大户”是移动源,占比达46%,其中,主要“贡献”来自柴油车与汽油车。


这个结论,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因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说起空气污染来源,燃煤应该是绝对的“老大”。


的确,北京曾是世界上燃煤消费最多的首都,燃煤消费一度占全市能源消费的75%。煤炭燃烧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痛定思痛,北京二十几年前就打响了削减燃煤攻坚战,全市燃煤消费总量从峰值年份的3069万吨降至2023年的不足100万吨,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下降到1%以内,同时,光伏、风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14.2%,外埠调入的绿色电力规模占全市外调电比重超过三成。


随着下大力气治理,北京市本地的移动源、生活源、扬尘源等各类污染源绝对贡献量实现“瘦身”。燃煤“退位”后,北京的污染源构成中,汽车尾气就成了绝对“主力”。


或许有些汽车行业人士会质疑:近年来,北京老旧车辆一批批淘汰,新车尾气排放标准、油品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为何还老拿油车的尾气说事儿?


咱们再看一组数字——截至2023年末,北京市汽车保有量640多万辆。全市人均小客车保有量是上海、广州、深圳的1.5倍左右,核心区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是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两倍多,这还是坚持推行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小汽车增速放缓之后的结果。


环保专家举了个例子,假设一辆燃油小汽车一年行驶1.1万公里,需要消耗1吨左右燃油,排放2.5吨左右二氧化碳;如果换成新能源车,至少减少1.5吨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对比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新能源车更有“零排放”的优势。


由此可见,如果想让北京留住“持久蓝天”,想将治污继续“向前一步”,就必须进一步挖潜,车、油、路需要齐抓共管。


先说车。近年来,北京执行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今年新增小客车指标中新能源配比达80%。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车82.7万辆,听起来绝对数不算小,但放在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大盘子里,新能源车的占比仍然较低,推进存量车“油换电”、车辆结构绿色转型还有巨大空间。


当然,让消费者放弃油车改换电车,光靠“吆喝”肯定不行,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配套设施保障,消除“里程焦虑”,补齐服务短板。比如,真正实现“三个5”充电布局,即让车主在500米内能找到充电桩、充电排队时长不超过5分钟、服务费不高于0.5元;给予新能源车停车费减免、高速过路费优惠;解决不同城市、地区充电配套设施发展不平衡问题,让新能源车主敢跑长途;鼓励私人充电桩共享等等。


在公共领域,加快推进公交车、出租车、邮政快递、公务用车全面实现零碳化,尽早出台针对货车的“油换电”经济鼓励措施。进一步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用铁路、水路等方式代替公路运输。


再说油。为了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好的油品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北京市1997年率先在全国使用无铅汽油、2004年制定并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车用燃油第二阶段地方标准。此后北京市油品标准持续领先全国一至两个阶段,于2005、2008、2012、2016、2021年,连续出台第三、四、五、六和六B阶段油品地标。而且还要求在车用汽油中加清净剂,有助于减缓积碳生成,更进一步降低了颗粒物排放。


油气排放控制方面,早在2008年,北京就完成了全市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污染。对此,很多车主都有直观感受——加油时闻不到刺鼻气味了。从今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等三项油气地方标准正式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储油库、油罐车和加油站等污染源的油气排放控制,助力改善空气质量,减污降碳。进入夏季,环保部门还倡导和推动油企采取加油送礼、满减、双倍积分、油价优惠等方式,鼓励市民夜间加油、错峰加油。


最后说路。多年来,北京持续倡导“少开一天车”,鼓励“绿色出行”。为了提高绿色出行的吸引力,全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位列全国第一。2023年,北京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7%。


未来,若想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低碳出行行列,相关部门还应着力推动各种交通方式围绕轨道布局进行优化、做好衔接,同时让公共交通更便捷更舒适,提高轨道站点周边人口、岗位覆盖率,促进职住平衡,多措并举降低市民对小客车的依赖。


给机动车“戴口罩”,是为了让孩子“摘口罩”——在一篇关于汽车污染的科普文章中,生态环境部门的这句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控制机动车污染需要我们持续地改变和付出,这是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迈出的一步,更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更加自由地呼吸。(孙宏阳 骆倩雯)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