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大气 >  正文

三个关键词,看四川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来源:川观新闻 时间:2024-09-05 11:14:56

字号

9月2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网站获悉,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四川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完成国家下达四川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及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目标。


结合实际,四川将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源头防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划分全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和重点区域,加强区域协同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多方共赢。


关键词:“科学”


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空气质量与城市的产业结构息息相关。在《实施方案》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中,四川将严格产业准入,加快调整优化重点行业产能,推动传统产业集群绿色升级,加强含VOCs原辅材料源头管控,提升绿色环保产业发展。


具体来看,从严控制高耗能项目节能审查,对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按要求开展能耗替代。


而针对重点行业、传统产业集群、绿色环保产业,则优化方向则各有侧重。其中,加快调整优化重点行业产能,到2025年,推动一批烧结、高炉、转炉、焦炉等限制类装备退出或产品升级;对于传统产业集群的绿色升级,将排查形成涉气产业集群清单,制定涉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按照“一群一策”原则开展整治提升。


能源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显而易见。《实施方案》的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行动,重点落在发展清洁能源、严控煤炭消费、积极推进锅炉淘汰等方面,从“一增一减”之间看举措。


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生活服务5大领域电能替代;重点削减非电用煤,到2025年全省原煤消费量控制在7000万吨以内,实现煤炭消费量达峰。


加快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生活服务5大领域电能替代。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83.3%,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41.5%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


‌交通运输对空气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对此,《实施方案》提出,推动货物清洁运输发展首当其冲。其中,加快铁路专用线和联运转运衔接设施建设,新建及迁建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和储煤基地原则上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到2025年接入比例达85%以上。


此外,积极推广元港进港铁路、泸州石龙岩码头铁路专用线、江北重装码头铁路专用线项目,实施嘉陵江、金沙江等沿线大宗散货“散改集”,引导煤炭、金属矿石、农药、化肥等大宗货物优先使用水路运输。


关键词:“精准”


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源头防控


在面源污染的精细化管控中,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都备受关注。


在扬尘污染综合治理行动中,《实施方案》从重点区域道路、水务等长距离线性工程实行分段施工,到将扬尘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工程造价,再到重点城市建立扬尘“以克论净”监测监管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部署。


对于农村地区关注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实施方案》兼顾综合利用和管控两方面。计划到2025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重点区域力争达到95%;综合运用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手段,提高露天焚烧火点监测精准度,完善“市—县—乡—村” 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多污染物协同减排行动中,《实施方案》强化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全过程管控。其中,将推动各市(州)和重点工业园区的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加强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管控。同时,提升重点行业治污水平,到2025年,全省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城市力争完成水泥熟料和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治理。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油烟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还将开展餐饮油烟、恶臭异味专项治理;持续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治,鼓励重点区域开展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建立完善大气氨源排放清单。


关键词:“协同”


强化防治协作,提升执法监督能力


《实施方案》提出强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深化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及高值区域毗邻县(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鼓励川渝交界地区相关市县开展联防联控。对省界两侧20公里内的涉气重点行业新建项目,以及对下风向空气质量影响大的新建高架源项目,联合有关省份开展环评一致性会商。


在应对重污染天气上,还将健全重污染天气川渝共同应对机制,省内应急联动城市要按照区域预警提示信息,依法依规同步采取应急响应措施等。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离不开执法监督。


为此,《实施方案》将开展执法监督能力提升行动,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强化大气环境监管执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具体来看,动态更新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应用,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监管。提升执法监测能力,加快配备红外热成像仪、便携式氢火焰离子检测仪等装备,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执法,对参与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研究VOCs多源全过程控制及监测监管技术,开展园区以及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路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复杂地形下PM2.5与臭氧污染成因机理、多污染物精准溯源、重点行业领域精细化管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强化监管技术体系,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溯源科技创新平台。(记者 张蒙)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