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交易 >  正文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积极丰富交易主体、产品与方式 大力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

来源:观察者网 时间:2024-12-12 15:10:59

字号

12月6日,由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支持、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主办、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承办,以“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机遇 助力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为主题的2024第三届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在上海虹口举行。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GF60专家委员赖晓明围绕“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及发展”发表主题演讲,深入解析了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关键意义和未来方向。

11.jpg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GF60专家委员 赖晓明

赖晓明称,全国碳市场坚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纳入行业范围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已率先在排放量大、数据质量好的发电企业近2300家,覆盖碳排放量51亿吨,接下来将逐步纳入建材、有色、钢铁、石化、化工、造纸和民航等行业。

赖晓明介绍,2021年7月开市至今,全国碳市场运行取得初步成果:一是交易规模逐步扩大,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成交量和成交额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分别上涨47%和125%;二是交易价格稳中有升,2023年底综合价格收盘价为79.42元/吨,较第一个履约周期收盘价上涨46%;三是交易主体更加积极,相较于第一个履约周期,2022~2023年参与交易及多次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均上涨32%。此外,从顺利完成的两个履约周期来看,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年)截至2021年底总体配额履约率99.5%;2021、2022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为99.61%和99.88%,位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前列。

与此同时,全国碳市场带来的减排效果逐步显现,减排主题普遍树立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识,超过80%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碳资产管理,将碳资产管理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相较2018年下降2.38%,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则下降8.78%。

随着碳排放权的绿色金融属性获得越来越多金融机构认可,更多绿色低碳投资得以撬动,并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赖晓明就碳市场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丰富交易主体。目前仅纳入重点排放单位,未来要适时引入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行业及主体,如金融机构等;

二是丰富交易产品。目前为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未来可探索开展碳质押、碳回购等现货交易产品;

三是丰富交易方式。目前为挂牌交易、大宗交易类协议转让,未来将适时启用单向竞价等现货交易方式,并逐渐增加有偿分配比例来凸显排放成本意识;

四是完善市场调节机制。通过出台结转政策,刺激供给,逐步引入有偿分配,建立健全市场调节机制,并积极借鉴欧洲碳市场成熟经验。

本次论坛由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碳核算金融联盟(PCAF)提供专业支持,中外企业家联合会、亚洲金融合作联盟、上海气候周、坚持企业家俱乐部作为合作伙伴。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