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磷污染是长江流域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上游磷化工、尾矿库等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江水总磷浓度明显下降,达标断面数不断增加,攻坚成效明显。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快补齐城市生活污水管网短板。到2027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
3月20日,位于当阳市玉阳街道的再生水循环利用及水环境生态治理工程现场一派繁忙。记者看到,沮河岸边,工程车辆往来穿梭,长2000米、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池已初具雏形。
记者日前从山西太原市人民政府环保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太原市将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等六部门出台《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履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主体责任,明确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主管部门、运维管理模式及运维单位,建立设施运维管理协调机制,保障运维管理经费,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职责,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收费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之一。根据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印发的《东莞市关于贯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高水平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巩固提升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东莞将分“三步走”,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基本实现全覆盖,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0%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实施意见,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进展,能效水平和降碳能力持续提升。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然而,目前不同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水平仍有结构性差异——从全国来看,经济发达地区普遍优于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大城市又优于区县。那么,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从哪里来?又有哪些创新路径可借鉴?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11月2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废硫酸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放射性测井辐射安全与防护》等3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等8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统计表征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