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人物 >  正文

广东省长马兴瑞谈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心志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1-11-04 10:19:25

字号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2018年以来,广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展现新的更大作为。广东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


中国环境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对广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请问,广东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成效如何?


马兴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十分关心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探索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深圳经济特区“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强力推进。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这几年省委、省政府重视程度最高、研究部署最多、资金投入最大、责任压得最实、工作成效最显著的工作之一。


一是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9%的常住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污染防治攻坚战纳入全省“1+1+9”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省委书记李希同志亲自担任省委生态环境委员会第一主任、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一总指挥、省第一总河长,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和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督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体系、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体系,构建起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二是以前所未有的投入,持续强化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污染治理、生态建设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这几年广东下定决心,持续加大投入。在污染防治方面,2018-2020年全省累计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资金409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722亿元,并安排其他相关环保资金1078亿元。在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治理方面,我们谋划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韩江高陂水利枢纽、粤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引韩济饶等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


三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健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在生态保护红线方面划定了1912个陆域和471个海域环境管控单元,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的20.13%,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占海域面积25.49%,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66%,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持续优化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突出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高铁、城际轨道、地铁等绿色交通网络和海上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十三五”时期,广东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2.3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累计下降40.6%、40.0%、38.5%和35.0%;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7%,2020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为0.33吨标准煤/万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


中国环境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注意到,这几年广东在污染防治方面力度非常大,成效也非常显著。请问,广东有哪些突出的经验做法可以介绍?


马兴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广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印发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连续三年高规格召开工作推进会,以更大决心、更强信心、更有力举措,高质量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


一是坚决治理水污染。坚持全流域系统治理,建立“流域+区域”跨市治理合作和省、市、区(镇)三级协调机制,实行“一市一策一专班”,对重点流域开展驻点督导服务,科学推进重点流域、黑臭水体等治理,有效破解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水域岸上协同治理难题。组织开展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排污口“查、测、溯、治”,累计排查流域约3.58万公里,排查入河排污口8.14万个,全部落实治理措施。经过三年来的努力,我们全面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城市建成区527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7.3%、比2017年提升9.8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89.5%、创近5年来最好水平。省委书记李希同志亲自挂点推进治理茅洲河,这条河治理前是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我们坚持全流域管控、全要素治理,深圳、东莞两市累计投入400多亿元,茅洲河流域新建污水管网1900多公里,污水处理能力增至155万吨/日,流域内44条黑臭水体、304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实现从“墨汁河”到“生态河”的蜕变。


二是持续治理空气污染。坚持联防联控,建立健全“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非法成品油(燃料油)整治、船舶和港口大气污染防治等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突出问题,完成5583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整治,891条建筑陶瓷行业生产线完成“煤改气”,130台合计5665.7万千瓦燃煤火电机组和66台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坚持源头治污,重点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销量占全国12%,全省公交电动化率达97.8%,加快推进内河船舶天然气(LNG)应用,在全国率先实现内河港口岸电省级全覆盖。经过努力,我省大气环境质量连续六年全指标达标,2020年全省AQI达标率达95.5%、比2017年提高2.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26.7%,珠三角有6个城市空气质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前20名。


三是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全面摸清土壤污染底数,完成3.26万个农用地点位详查,调查9963个重点行业企业地块污染状况,建立覆盖所有县(市、区)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突出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坚持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强化重金属污染整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两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集中供水、无害化户厕、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4%,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减少。


四是下大力气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2018年-2020年,全省新增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681.9万吨/日,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累计达2798万吨/日,比2015年增加43%,实现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建城市(县城)生活污水管网2.3万公里,管网总长度累计达6.8万公里,比2015年增加93%。新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场)62座,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8.12万吨/日,焚烧占比提升至70.2%,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新增危险废物焚烧填埋处置能力41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累计达772.8万吨/年,基本满足全省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需求。


中国环境报: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广东进行了督察,2018年开展了“回头看”,前不久中央第四生态环保督察组又到广东开展了实地督察。请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对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促进作用?广东将如何抓好这次督察发现问题整改?


马兴瑞: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推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严肃政治检阅。


广东认真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坚持从严从实、抓铁有痕,推动一批沉疴顽疾环境问题解决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10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01项、完成96.2%,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10480宗群众举报案件总体办结。比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高度关注的练江污染治理,这几年省市各级投入80多亿元,坚持系统治理、“大兵团”作战,全面推进流域内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农村雨污分流设施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2246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0万吨/日,沿岸印染、电镀企业全部搬入园区集中发展、集中治污,推动练江水质明显好转,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实现了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的重大转变。


这一轮现场督察中,中央第四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了督察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典型案例,再次警醒我们,污染治理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松懈。我们将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严格落实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把整改工作当成检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边督边改、立行立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一是坚决扛起督察整改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立即制定整改方案,逐条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责任,推动全省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发现指出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脱,以“钉钉子”精神高位推动问题整改,做到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坚决把问题整改到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期间,通报了我省存在治水工作不力、生活垃圾处置短板突出、能耗控制形势严峻及出海水道内非法洗砂洗泥多发等问题,给我们深刻警示。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我们坚持从严从实、动真碰硬,立行立改、边督边改,一条一条梳理跟踪,明确整改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决把问题整改彻底、不留死角。同时,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三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我们将以这轮督察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从行动上找差距、从思想上找根源、从机制上找不足,着力解决共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坚定不移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国环境报:“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如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马兴瑞:“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广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广东贡献。


一是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制定我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机制,推动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高水平建设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力争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4.5%。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风电、核电,统筹推进化石能源压减和清洁能源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5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9%。突出抓好高铁、城际轨道、地铁等绿色交通网络建设,构建低碳出行交通网。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和探索攻坚战新思路和举措,集中力量打好打赢臭氧污染协同防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一批标志性战役,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农村污染治理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动大气质量继续领跑先行、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全方位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加快建设美丽广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三线一单”管理,加强陆海、城乡、区域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积极创建南岭国家公园,深入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和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四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粤港澳生态环境合作机制,持续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大数据、5G、卫星遥感等前沿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海陆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模式,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生态环境”格局。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