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监测 >  正文

切实维护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4-10-15 14:27:47

字号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实施挂牌督办的两家第三方机构涉嫌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件依法宣判,9名相关责任人依法获刑。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的关注。经查,两家第三方机构2021年3月至案发,累计出具虚假监测报告394份,违法所得186.2万元。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只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才能准确反映环境污染的现状和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有效回应公众关切。


然而,近年来,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企业为谋取非法利益,不惜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掩盖超标排污的事实。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法规,欺骗监管部门,更欺骗社会公众,严重损害生态环保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究其原因,既有企业法治意识淡薄、追求短期利益的因素,也有监管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的问题。此外,一些地方在生态环保考核中过分依赖数据指标,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数据造假行为的发生。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看似是个别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实则是对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损害。虚假数据会误导政策制定,导致环境治理措施失效,甚至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维护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要形成“不敢造假”的强力震慑。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责任制,对造假行为倒查责任,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同时,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共同抵制数据造假的氛围。


要完善“不能造假”的体制机制。要深化环境监测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要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技术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人为干预的可能性。要完善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和校验机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同时,要加强考核体系的科学性,避免过分依赖单一数据指标。


要强化“不想造假”的思想自觉。要加强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法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环境监测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坚决抵制数据造假行为。


此外,维护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还需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高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能力,减少人为干预和数据造假可能性。加强数据共享和公开,提高透明度和可信度,让公众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参与监督。


作者:马运文  作者单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