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捕集 >  正文

探索实施CCUS示范工程 提升贵州生态固碳能力

来源:《当代贵州》 时间:2024-11-27 14:52:42

字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索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工程既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探索实施CCUS示范工程不仅可以实现化石能源利用近零排放,促进贵州钢铁、化工、水泥等高碳行业深度脱碳,而且也能为能源结构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这对于贵州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探索实施CCUS示范工程的战略意义及价值

为后发地区CCUS项目运行,探索有效的制度体系。当前CCUS项目还是处于研发和示范的初级阶段,涉及捕集、运输、利用和封存等各个环节。国发〔2022〕2号文件鼓励贵州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给予一定的改革先行先试权限。贵州可以此为契机,在建设CCUS示范工程过程中,大胆试,大胆闯,着力破除阻碍CCUS项目运行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涉及多环节、跨领域的有效制度体系,为后发地区树立示范效应。

开启低碳循环发展试点,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贵州探索CCUS示范工程,从碳排放闭环管理的角度上,将加快碳的资源化进程。CCUS示范工程可通过不同的技术措施和多种应用模式,对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封存和转化利用,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如地质利用、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等,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再平衡,不仅增加CCUS项目的经济收益,也将开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新的生产方式,具有现实可操性。为资源型地区实现碳中和,提供新的碳减排路径。贵州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煤炭资源丰富,探索CCUS示范工程将有助于创新CCUS技术与本地煤电、煤化工等传统煤基能源产业耦合方式,有效减少碳排放,促进煤炭的低碳、高效开发利用,为其他地区提供新的碳减排经验。

贵州探索实施CCUS示范工程的路径

提高CCUS技术战略地位。一是将CCUS技术纳入贵州碳中和技术体系,作为重点技术进行部署推广和应用;二是构建系统、多元化的CCUS技术体系,聚焦CCUS技术与煤基能源体系耦合发展,释放贵州煤炭低碳利用潜力,培育CCUS示范工程发展的技术经济新模式;三是发挥内陆开放合作平台的优势,加强对外交流,将CCUS技术领域的人才引进和本土培养相结合,推进贵州CCUS技术水平。探索设立碳中和基金,引导多元投资。实施CCUS示范工程需要持久、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是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可依据以往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的经验,在贵州探索设立专门的碳中和基金,发挥政府对CCUS示范工程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同时,构建多元化的融资结构,扩大CCUS技术的投资环节和产业领域,如碳捕集、运输、利用与封存等环节以及煤电、钢铁、水泥、化工等产业应用领域。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等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结合贵州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碳中和基金支持CCUS示范工程的路径。

构建实施CCUS示范工程的碳减排收益机制,衔接碳交易系统。构建合理的收益机制是决定CCUS示范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贵州应探索实施CCUS示范工程的收益制度,将CCUS技术碳减排量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增加CCUS项目预期收益。为此,需要研究能源生产、消费与CCUS项目之间的交互关系,建立完善的CCUS项目减排核查、监管及碳价机制等,科学评估CCUS技术减排贡献量,推动核证减排额在国内碳市场上交易。碳减排收益机制的建立,将为投资CCUS项目的企业带来经济收入,消纳部分固碳成本,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企业进入,提高CCUS项目商业化运作程度。

探索跨行业、跨部门的运行协作机制。一是建立合作共享平台。为参与CCUS示范工程建设的企业搭建共享经验及成果的合作交流平台,例如技术工艺、减排成效、运行流程、经济效益、风险管控等,共同致力于CCUS示范工程发展。二是建立多产业协作机制。合理分配CCUS项目全产业链上的企业成本、收益和责任,促进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产业有效协作。三是探索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型商业模式。将CCUS技术纳入贵州产业和技术发展目录,疏通本地金融投融资渠道,给予CCUS项目发展一定程度的优先授信和优惠贷款,衔接国家碳交易市场,发挥碳交易机制对低碳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的重要作用,加速推动CCUS技术商业化步伐。

创新CCUS示范工程的政策激励制度和地方法规体系。一是建立持续有效的财税激励机制。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项目税收减免和差异化补贴等激励政策,结合贵州实际制定条例清晰、运行有效的优惠推进政策,给予CCUS技术与新能源发展技术同等的创新激励。二是构建CCUS示范工程支持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的相关政策框架。完善绿色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绿色金融和绿色财政的协调,促进CCUS项目投融资增加和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发展。三是找准政策发力点,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CCUS相关产业试行的政策法规,如参与方职责、监管责任、封存许可、安全监管、风险评价、减排核查等政策法规,为项目良性发展提供约束和依据。重点明确和细化包括项目属性定位,以及科学合理的建设、运营、监管、终止标准规范,促进CCUS在贵州标准化发展。

(作者:游建民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贵州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当代贵州》2024年第45期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