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金融 >  正文

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来源:环境经济杂志 时间:2024-11-29 13:50:33

字号

浙江省安吉县的绿水青山之间,成片的竹林让人流连忘返。为了有效利用毛竹资源,安吉县抢抓“以竹代塑”的产业转型机遇,以金融服务创新撬动毛竹产业绿色发展。安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走访某公司,了解“以竹代塑”工业加工情况及企业金融需求,提供了960万元绿色贷款,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山西一家电机制造企业是电机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其“高效电机与系统节能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列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共建气候投融资项目清单。


……


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金融不断发力。日前,又一份重磅文件出台,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


图片


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


202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进一步明晰绿色产业及绿色项目的界定;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强化信息披露提出了明确要求,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速。


在政策加持下,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5478亿元,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1.1万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余额为2194亿元;绿色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同比增长28.5%;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71万亿元,其中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1.54万亿元,为金融机构投放绿色信贷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绿色金融蓬勃发展,《意见》出台有什么新意?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统筹推进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涉及行业多、投资周期长、融资需求大,发展绿色金融是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结合此前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任玉洁告诉《环境经济》,未来应当重点从提升标准产出效应的角度,思考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


第一个层面是目标协同,即在标准优化完善过程中,应重点思考如何与重点领域建设,如新型城镇化、绿色产业链构建及生态保护修复的协同。同时,以目标为导向,强化标准的可执行性、可量化性及可监督性。


第二个层面是主体协同,目前标准制定主体较多,切入点及标准制定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的可执行性及判定效率,应通过加强绿色金融标准制定主体间的联动协同,探索强化不同绿色金融标准之间的协调程度。


第三个层面是区域性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同。地方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是中财大地方绿色金融数据库重点跟踪的指标之一,近年的数据显示不少省份在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作出了创新实践并获得良好收益,建议在对地方实践跟踪评估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已实现较好效果且市场存在较大需求的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实现全国层面的标准统一。


商业银行精准发力支持美丽中国建设


《意见》提出,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包括支持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支持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支持生态保护修复。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选择这四个领域的主要考虑是:一是聚焦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领域,围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支持上述领域能够有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效益;二是兼具商业可持续性,上述领域资金需求量巨大,通过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环保和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基础设施改造和工艺流程优化等,能够获得较好的市场收益,相关项目具备一定的商业可持续性,满足按照市场化原则给予金融支持的条件。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意见》明确,要着力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立足职能定位,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管理、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强化队伍建设等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质量。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银行双碳与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倩茜表示,从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方向来看,“新”是其中的典型特点,既有模式新,也有技术新,相适应的金融也需做适应性调整。《意见》一方面从立足职能定位优化绿色金融服务、健全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系、强化绿色融资支持、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等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围绕探索区域性生态环保项目金融支持、发挥碳市场作用、稳妥开发资源环境要素融资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要求。


“金融机构通过优化内部机制与外部服务,未来将更好从金融视角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吴倩茜介绍,具体而言,一是应继续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绿色项目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配置。二是可以在实际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中进一步探索纳入生态定价,既充分发挥金融在整个机制建设中的作用,也更好利用金融定价提升自身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那么,商业银行如何支持美丽中国建设?任玉洁告诉记者,一是聚焦重点领域。根据《意见》,商业银行可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实际需要,统筹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大对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是强化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鼓励设置绿色金融专业部门或特色分支机构,出台专项激励制度,配置专项资源,组建专业团队,设置专岗专职,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三是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识别能力。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有效识别和分析绿色低碳企业的业务需求,提高金融支持的精准度。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企业和项目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核实,从而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确保资金流向真正符合绿色金融标准的项目。


企业获取资金的多种途径


金融机构通过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给能源企业所带来的不仅是红利,也有可能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特别是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能源企业,来自资本的约束和退出压力将变得更加沉重,时间也更加紧迫。


那么,企业如何获取更多的绿色金融资金支持?任玉洁表示,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工艺,主动加强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化低碳化方面的投入,建立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包括碳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等,以便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绿色风险和绿色收益。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政银企”对接。企业应当把握政策机遇,积极申请进入地方绿色项目库、绿色企业名录,积极关注绿色金融和生态环保领域的政策动态,了解最新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争取获得财政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同时,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绿色金融产品的最新动态和申请要求。


最后,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企业应充分认识和挖掘自身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积累的绿色资产及其潜在的增值收益。具体而言,企业可在对自身如碳排放权、节能量等环境权益进行准确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碳排放权、节能量等进行融资。(陈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