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今天在该部发布会上介绍,重污染天气应对和严控移动源污染排放,是大气监督帮扶工作的两个重点。这意味二者也是当前空气治理的重难点。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出现反弹,秋冬季北方地区经历数次重污染天气,引发社会关注。
“哪些地方污染重,预测哪里有重污染过程就去哪里,哪些时段有重污染过程就加强力量。对问题少、形势相对较好的城市,就少派组或者是不派组。”赵群英介绍,根据空气质量形势,综合考虑污染传输、区域污染排放和预测预报,深化线上、线下两个战场,科学调配监督帮扶的现场力量。
赵群英说,重污染天气过程对全年空气质量指标影响非常显著,一旦启动区域联防联控,就全力督促地方应急措施落实落地,确保污染过程削峰降速。
赵群英介绍,移动源特别是重型货车,污染排放量大,占比高,弄虚作假问题较突出,也是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矛盾之一。
据技术单位统计测算,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已经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34%,其中重型货车占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0%以上,在一些城市占比甚至更高。
今年9月,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六部门,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以重型货车的检验和维修为突破口,重点查处为超标重型货车出具虚假报告、进行虚假维修的机构;同时延伸上下游,追查作弊软硬件黑色利益链,从而倒逼重型货车实现合规达标排放。
一批第三方违法机构被依法查处。其中,650家机构被采取断网等惩戒措施,580家被取消资质资格,110家性质恶劣的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不是主观故意的、且客观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机构,通过教育提醒和帮扶指导,提升其管理规范化水平。
赵群英介绍,目前,生态环境部利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优势,形成了相应的监督帮扶线索识别算法库、规则库,可提前确定重点行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实现“带着线索去,瞄准问题查”。大气监督帮扶问题线索准确率达到80%以上。
据悉,2024年监督帮扶共推送线索1.5万余条,发现问题2.2万个,其中弄虚作假、严重超标排放等突出的违法问题有2600多个。信息化助力非现场监督帮扶渐成主流。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共组织开展11轮次现场监督帮扶和14轮次远程指导帮扶,经技术单位测算,可推动污染减排20.4万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