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观察 >  正文

全球碳市场落地需加强国际间协调合作

来源:金融时报 时间:2025-01-07 10:49:11

字号

2024年,全球碳市场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各国就《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下的碳信用标准及其动态更新机制达成共识,标志着全球碳市场机制正式启动。这一进展不仅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各国实现减排目标提供了更加透明和高效的市场机制。作为全球碳市场的重要一员,我国碳市场也迎来了首次扩围,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行业纳入后,全国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将占全国总量的六成左右。此外,全球碳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碳信用项目的诚信度不断提升,为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碳市场成交金额创新高


2024年,全球碳市场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首先,COP29上达成的《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共识,为全球碳市场的正式启动奠定了基础。这一机制允许国家之间的减排成果进行转移和认定,旨在帮助各国实现减排目标,同时降低全球范围内的减排成本。这不仅为全球碳市场提供了指导性框架,还为资金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推动更强、更快的气候目标制定。


其次,全球碳市场的构建离不开各国的参与。相比《京都协定书》,《巴黎协定》参与的国家非常广泛。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作出历史性贡献,近年来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2024年,中国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行业的纳入,使全国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六成左右。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市场的覆盖范围,还提高了市场的活跃度和有效性。全国碳市场通过配额分配与清缴机制,将减排目标直接分解至企业,压实了企业减排责任,实现了对发电行业碳排放的有效控制,推动减排成本降低。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年成交量1.89亿吨,年成交额181.14亿元,创全国碳市场2021年上线交易以来年成交金额新高。


全国碳市场创下年成交额新高,反映了市场对碳排放权交易的活跃参与和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显示了碳定价机制的有效性及其在促进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交易量的增加和价格的稳定上升,碳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激励企业减排以及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全球碳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全球碳市场是确定碳定价和支持净零目标的有效工具,旨在通过限制碳排放配额的总量来实现碳减排目标。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全球碳市场成交量和交易额均呈现增长趋势。国际碳行动伙伴关系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已有58个司法管辖区建立了碳市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碳市场将覆盖19%的碳排放量,高于2020年的7.9%。


全球碳市场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全球碳市场的逻辑是把碳排放权作为一个可交易标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通过向企业释放价格信号,来找到最经济、最有效的减排方案和路径。尽管2024年全球碳市场在制度层面的框架得到了初步确定,但到实际开始交易还有一段距离。


首先,全球碳市场的最终落地仍需经历较长时间的持续谈判。虽然COP29上达成了碳信用标准的共识,但具体的碳信用注册规则、全球注册机构的职权范围等问题,各国政府仍未达成一致。这可能导致全球碳市场的实际交易进程缓慢,影响其在促进减排中的作用。


其次,市场机制的完善和透明度仍需加强。目前,全球范围内碳市场普遍存在参与主体高度同质化的问题,导致市场活跃度低,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此外,碳信用项目的质量和透明度也需进一步提高。虽然碳信用项目的诚信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低评级项目,这可能影响市场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最后,全球碳市场的协调和合作仍需加强。不同国家在碳信用对实际减排的贡献、碳信用标准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这需要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来解决,以确保全球碳市场的有效运行。例如,中国碳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需要与全球碳市场机制接轨,获取更多的国际资金支持绿色技术出口和能源转型等项目。


2024年,全球碳市场在机制建设、市场扩展和减排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要实现全球碳市场的真正交易和有效运行,仍需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市场机制的完善、透明度的提高以及国际协调和合作的加强。全球碳市场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但各国还需具体制定自己的政策和法律。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国际合作,全球碳市场才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韩雪萌)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