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减排 >  正文

零碳园区将成下一个投资新风口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1-08 14:04:53

字号

建设零碳园区,需要围绕发展零碳能源体系、零碳产业、零碳交通、零碳建筑、废弃物管理、生态绿地管理、零碳制度体系等七个主要维度展开。



零碳园区符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有助于我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零碳园区是推动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有效率的关键经济主体,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进驻,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未来,零碳园区将成为广大产业资金绿色投资的热土。


郭 昊(特约撰稿人)


近日,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纳入2025年重点任务,这是零碳园区在中央会议中的首次亮相。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要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促进工业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


业内多位专家表示,零碳园区是推动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有效率的关键经济主体。未来,零碳园区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的新风口,预计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从而推动园区在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多领域实现零碳排放。


园区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超4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园区超过1.5万个,其中省级园区超过2000个、国家级园区接近700个,园区整体能源消费总量已超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0%。因此,推动绿能替代、打造零碳园区,意义重大。


“零碳园区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是支撑零碳园区建设及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保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轩说。


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也表示认同:“零碳园区建设是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的重要举措。”


虽然零碳园区的地位如此重要,但到底什么是“零碳园区”,目前业界还未统一说法。中国投资协会发布的《零碳园区评价标准》中指出,零碳园区主要是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碳交易、可再生能源等多种手段,使得评价期内园区内部基本实现碳排放总量与吸收自我平衡,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功能布局合理、运行管理智能高效的园区。


此前一般会提“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等概念,这次是我国在重大会议中首次提到“零碳园区”。这释放出什么信号?


在业内人士看来,首先,表明我国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战略部署向更加精细化、区域化推进。园区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聚集区域,是产业升级和低碳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体现了国家对园区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要将园区打造成为零碳发展的示范区域,成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其次,意味着国家将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对零碳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这包括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鼓励创新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为零碳园区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再次,向社会各界传达了低碳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引导企业和投资者关注零碳园区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创新力量涌入这一领域,推动整个产业链向低碳、零碳方向转型。


能源供应的清洁化是关键


那么,应当如何建设零碳园区呢?


业内专家表示,首先,能源供应的清洁化是关键。这意味着要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也至关重要,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精准分配和高效使用。其次,园区内的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鼓励发展低碳、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再次,构建完善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体系,实时掌握园区内的碳排放情况,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实际上,近年来,“零碳”已成为众多企业努力的方向。不少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零碳产业园区建设的相关方案并付诸实践。例如,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核心区、雄安新区首个全电智慧园区和直流零碳示范园区、西安零碳产业园区、海尔中德生态园等。


以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为例,这是由远景科技集团携手鄂尔多斯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的,产业园将绿色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推动产业链和工业体系的升级,而且有力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为绿色生活和消费创造更多零碳产品的最优方案。


资料显示,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主要包括新型能源系统、基于国际标准的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如在新型能源系统方面,主要通过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和基于风电、光伏、储能、绿氢相结合的能源岛,园区80%能源由当地的风电、光伏直供,20%与电网交易,可实现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


此外,国际经验也为我国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思路。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举例,德国柏林欧瑞府零碳科技园是欧洲首个零碳智慧园区,其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清洁能源利用等手段实现了零碳排放。英国东海岸集群则是基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净零碳工业集群项目,其成功经验对我国零碳园区应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具有借鉴意义。


在全生命周期融入“零碳”理念


尽管这些园区的成功案例为我国零碳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范围内零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但是零碳园区作为新生事物,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技术、资金和人才等一系列严峻挑战。


王志轩建议,首先,零碳园区的建设与新型能源体系融合发展,以及激发产业新动能,要同步规划、互为支撑、科学实施。零碳园区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以能源为基础驱动的,能源流贯穿园区的全生命周期。作为园区的基础设施,必须优先考虑当地的零碳、低碳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并形成与电网、多元能源安全保供的格局。对一个在地域上封闭或相对封闭的园区,可以规划设计新型零碳/近零碳能源系统,支撑园区的运行和发展。能源系统连接着供应和使用的各个环节,涉及技术、产业、管理各个方面,只有做到同步规划,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使企业效益、园区效益和社会(降碳)效益统一。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给协同发展以必要的扶持,促进培育产业新动能。零碳园区不同于传统园区,零碳的要求将极大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原有的园区发展评价指标将难以适用。要根据园区的特性及在全局中的功能,建立新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了评价指标体系才能衡量规划是否科学。


“厘清边界是碳核算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否则零碳园区会流于形式,或成为一笔糊涂账。碳核算工作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特点,不同要求的零碳园区,对上下游碳流核算要求不同,采用的碳核算方法也不同。”王志轩最后强调,采用的碳排放因子或碳足迹因子要在范围内;不同的产业、产品涉及不同的温室气体。因此,园区的碳核算要坚持服务全局,科学、规范、实用是基本原则。


其实,零碳园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前不久公开表示,建设零碳园区需要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融入“零碳”理念。在建设过程中,要用好国家绿色金融政策,引入碳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进来。


零碳园区的前景无疑是广阔的。从宏观层面看,它符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有助于我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从微观层面看,零碳园区能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进驻,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


林卫斌认为,“零碳园区正在成为广大产业资金绿色投资的热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载体及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