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市奶盒回收碳普惠核证减排量首笔交易发布会近日举行。活动中,深圳市碳市场首笔奶盒回收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达成,这标志着深圳市在垃圾分类领域首次通过碳市场实现了碳交易,也开创了全国首宗奶盒回收碳减排量交易的先河。
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2021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建设了公共机构碳普惠平台“绿宝碳汇”,将公共机构和干部职工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等一些低碳行为进行捕集、量化,建立生态价值转换机制,引导干部职工带头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截至2024年10月底,“绿宝碳汇”已实现全省公共机构推广运用全覆盖,注册人数达186万余人,累计碳积分9.7亿个,初步核算实现碳减排19.7万吨,该经验做法入选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组织部牵头编写的《碳达峰碳中和案例选》。
《欧洲绿色协议》作为欧盟当前的核心战略,提出了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宏伟目标。其中,交通领域的减排尤为关键,欧盟设定了到2050年交通碳排放减少90%的明确目标,这一雄心壮志正深刻影响着货车及客车等道路运输工具的监管格局,尤其是重型车。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来华访问的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欧洲办公室管理主任兼重型车项目主任Dr. Felipe Rodriguez。
记者从中国建材获悉,近日,该公司所属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水泥行业首张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此证书颁发给其子公司阿克苏天山多浪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另外,古浪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也成功通过碳管理体系认证,获得行业内第二张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据绿色交易所董事长赖高宇介绍,目前碳市场覆盖工业、交通、服务业领域39个行业,碳排放管理员活跃在各行各业。在国企央企等企业会被要求披露ESG报告,碳排放管理员会参与;在新能源企业,碳排放管理员负责将光伏发电开发成碳资产;在建筑行业,碳排放管理员负责建筑节能减排改造和运维;在出口型企业,尤其是电池行业,会面临国际绿色壁垒,碳排放管理员需要开展减排和碳资产管理;在大型跨国公司供应链上游企业,企业会被要求进行碳中和或减碳,碳排放管理员需要协助企业应对绿色供应链,意义重大。
当前,中小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中日益重要。11月8日-10日,2024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期间,据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发言中披露,中小企业碳排放量已占全球商业部门的50%以上,是低碳转型的关键群体。
据介绍,2023年,我国持续推动碳强度下降工作,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7.9%;森林蓄积量达到了194.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65亿立方米,已经实现2030年目标。截至2024年7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2.06亿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实现了2030年的装机容量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碳监测基础设施是用于收集、监测、处理和管理碳排放数据的综合系统。《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作为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的重要配套文件,共部署了8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对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近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在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进行官方发布,正式宣布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全流程落地实施。大湾区碳足迹标识具体产品涵盖电池、无人机、医疗器械、手机、贵金属饰品、纺织服装等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并于2023年上线启动全国首个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已有超过630万居民参与碳减排,累计减碳量达19.7万吨。”10月31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炜介绍我省在推动重点领域碳排放控制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