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0个监控点的数据都已接入云南省智慧水利云平台,与各河湖管理单位共享;并通过“全景+固定”、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构建全天候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分析智能化的视频监控体系,实现河湖智慧化管理。
碧绿的叶片泛着光泽,在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科研团队通过胚性细胞诱导技术,解决了国际上公认的木兰科等顽拗型种子保存难题,还让不少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具备了培育成景观植物的潜力。
12月29日,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质量守恒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妈祖’”正式发布,填补了我国海洋环流数值预报领域的空白
据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年度报告编委会主任王琦安介绍,我国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等层面动员和集聚了大量科技创新力量,基于自主建立的气象、海洋、资源、环境和高分等地球观测卫星星座及其应用系统
12月26日11时1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5米光学02星。卫星将与在轨的5米光学业务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全球领先的业务化对地光谱探测能力,基本可实现全国陆域范围高光谱数据半年全覆盖,为推动我国自然资源卫星遥感观测从数量向质量生态转变再添利器。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小菜蛾在全球不同气候带均有分布。它们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如何,对生物多样性、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等有何影响,长期为各国科学家所关注。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尤民生、尤士骏团队近日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称,他们为小菜蛾的防治绘制出世界性“气候图谱”。
经过近40年探索积淀,我国形成大气成分观测、标校、产品、应用、服务的完整业务体系,最终基本建成今天的温室气体观测网
目前,国家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山东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先后入驻济南超算中心运行,并以此为契机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生态环境大数据的聚汇、挖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云南省水利厅围绕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要求,通过云南“智慧水利”大数据建设项目,为九大高原湖泊配备200个“电子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