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开始,河南南阳盆地遭遇极端强降雨,南阳、周口、许昌等地出现特大暴雨,按昨天8时至今天8时统计,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河南社旗大冯营,为606.7毫米,若按3时至3时统计,大冯营降水量达到683.5毫米。因为夜间低空急流增强,导致夜雨对流性突出、强度大,最大小时降水量也出现在大冯营,高达148.3毫米(今天1时至2时)。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唐晓静表示,河南东部和南部降雨仍在继续,由于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边缘急流强盛,北侧有弱冷空气南下形成稳定的切变系统,未来2天,河南南部和东部仍将有持续强降雨天气,其中西南部一带累计降水量仍有明显极端性,且夜间增强特征显著。
全球降水越来越“任性”
上个月,广西桂林、安徽黄山等一些地方下了创纪录的暴雨导致洪灾,著名的象鼻山“鼻子”被淹没、黄山地区一些古桥被冲毁的画面在朋友圈流传,令人心塞。
放眼全球,暴雨滂沱并非只有中国才有。
拉美地区多国强降水频发,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4月底以来,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强降雨不断。据当地民防部门日前统计,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等灾害已造成至少176人死亡、806人受伤,超过50万人无家可归,数以百计的城镇和首府阿雷格里港部分地区被淹。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爱荷华州和明尼苏达州的边界,13条河流淹没了整片区域。爱荷华州州长金·雷诺兹(Kim Reynolds)宣布北部21个县进入灾难状态。南达科他州州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在东南部发生严重洪水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相关报道显示,爱荷华州的斯宾塞镇的洪水规模超过了1953年纪录。美国国家气象局气象学家唐娜·杜伯克(Donna Dubberke)称,内布拉斯加州北部、南达科他州东南部、明尼苏达州南部和爱荷华州西北部的部分地区降雨量是平均降雨量的八倍。另外,在新墨西哥州,受暴雨和山洪警报,当地官员下令撤离部分居民,并为流离失所的居民设立了避难所。
厄瓜多尔强降雨导致全国13省发生74起山体滑坡、河水泛滥和泥石流等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7人失踪。萨尔瓦多强降水引发的自然灾害已致该国至少11人死亡,近千人被转移至安置点。
中东常年干旱的海湾国家也遭遇暴雨。4月中旬,沙漠城市迪拜一天就下了两年的雨量。迪拜的基建难以招架,街道积水,汽车抛锚,部分高速公路被淹,城市陷入瘫痪。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迪拜国际机场的停机坪已经变成河流,飞机在水中滑行。阿联酋艾因地区哈德姆谢克莱一天之内录得254.8毫米的降雨,在沙漠地区极为罕见。暴雨导致阿曼至少18人死亡,另有2人失踪。沙特、卡塔尔等其他海湾国家也普降大雨。
在欧洲,受连日降雨影响,6月初德国南部多地暴发洪灾,迫使数千人撤离,一名消防员在救灾过程中不幸遇难。
印度官员7月初表示,东北部阿萨姆邦持续的洪水已经影响了210多万人,造成至少52人死亡;孟加拉国、尼泊尔和缅甸饱受洪水侵袭,数千人被迫疏散。
极端气候可能是未来的常态
北半球入夏以来,热浪侵袭多国。美国拉斯维加斯近日连续5天最高气温逾46摄氏度;俄罗斯首都莫斯科2日气温达32摄氏度,是当地134年来同期最高气温纪录;印度十多年来最严重热浪已导致至少数百人生病或死亡;巴基斯坦卡拉奇自上月新一波热浪以来已有50多人因中暑死亡;在欧洲,多个度假胜地已发布恶劣天气警告,其中希腊经历60多年来最热6月,多名游客因高温丧生……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日在公开讲话中说,最新数据显示,过去的12个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2个月。据美国独立研究机构“气候总站”评估,6月16日至24日期间,约49.7亿人经历了极度高温,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过去50年,极端天气灾害数量增加了5倍。
气候专家丁一汇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发生时期,在未来10年、20年、30年,我们都是这样的天气过程。”
不管我们想不想接受,极端天气频发可能是未来的新常态了。而这一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最熟知的四个字:全球变暖。
7月8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公报说,截至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高出1.5摄氏度。公报数据显示,自2023年7月以来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工业化前平均气温高出1.64摄氏度。
要知道,即使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快速度,1000 年也才能升高1.5℃。
而我们现在,一百多年就增加了1.64℃。
这种变暖,看似微小,却引发了很多灾难性后果。
例如,这几年的极端暴雨,便是由此催生。
持续变暖的大气层像海绵一样吸收更多的水分,空气中的水分越多,下暴雨的概率和频率就越大。
其次,就是摆在眼前的高温。
也许你每天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喝着饮料,对外界的温度毫无感觉。
但对于户外作业人群来说,却没这么幸运。
持续高温导致的热射病是致命的。
每年因为高温热浪致死的人数,正在快速上升。
即使人能挺住或者躲避高温,但自然界可不一定。
森林失火、农作物减产、冰川融化、古细菌复苏等恶性反馈,一个接着一个。
4月3日,津巴布韦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
因为干旱,津巴布韦粮食大面积减产,全国超270万人面临缺粮问题。
5月13日,加拿大西部再现野火,目前已经失去控制。
根据预测,到2050年底全球极端火灾数量还会增加30%,在本世纪末将会增加50%。
伴随着全球变暖,永久冻土里冰封的潘多拉魔盒,也正在被打开。
2021年,北极的冻土层发现1.8万年前的小狗。
再往前,2018年,科学家史前的冻土层发现了史前蠕虫。
经过解冻,沉睡41700年的史前蠕虫竟然活了过来。
如果冻土层的超级病毒重现天日,人类还能再经历第二轮疫情的攻击吗?
你我都明白:这场灾难背后的推手,其实正是人类自己。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活、工业中的碳排放越来越多,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温。
再加上,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叠加,进一步放大了极端天气的频数和强度。(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大范围持续异常偏高的现象;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大范围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
未来,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也许年年都会发生。
人类命运的走向取决于我们自己
近年来,干旱、高温、暴雨、寒潮和风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出现。
根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UNDRR)发布的《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报告,过去20年间,全球共发生7348起重大灾害。与前20年相比,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增加了232%,洪涝灾害增加了134%,风暴增加了97%,各种山火燃烧增加了46%,干旱事件增加了29%。
国际天气归因小组(WWA)在进行归因分析后发现,全球各种极端天气背后几乎都能找到全球变暖的影子。
世界气象组织警告称,全球气温可能在未来5年内升至历史新高并突破《巴黎协定》规定的1.5℃升温阈值。
这,也许就是一切的源头。
面对越来越剧烈的天气变化,除了国家层面的能源转型政策,也要靠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践行节约,节能减排。
我知道,每次提到这个,绝大多数人是不在乎的。
“为什么有钱人的浪费,要我来节约”
“跟我3500的工资没半毛钱关系”
“就算关心了又能做些什么?”
“什么都做不了,也就当饭后新闻看看罢了。”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是微小的,但当每个人都因此为借口,那么永远不会发生改变。
先是一次暴雨洪水,一次高温,一场大火,一次旱灾。
然后是粮食减产、停电停水、山火蔓延,动物灭绝。
直到最后,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所以,清醒一点吧,别再置身事外。
我们每个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多,例如生活中的一些小举动,就可以让碳排放减少10%。
空调少开一点时间,灯少开一会,一次性筷子少用一点,出门尽量乘坐公共交通。
减少塑料产品的使用,减少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尽量可持续、安全地维护好自己的生活空间。
或许是我们从这场危机中,可以学到最宝贵的教训。
地球已经在宇宙存在46亿年,而人类才存在10万年。
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人,我们要拯救的从来只有自己。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澎湃新闻及网络信息;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