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生态中国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学科组近日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再次采集到稀有植物“大通报春”。采集地点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范围内,生长于杜鹃灌丛中。
近日,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中心组织专家到南宁市马山县弄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时,在弄拉保护区发现了珍稀濒危植物长梗茶,这也是在马山县境内首次发现这一珍稀濒危植物。
8月上旬,在酒泉市花城湖、北海子、黄花营、昌马、东巴兔、双塔水库、苏干湖、盐池湾等湿地水域,数万只夏候鸟陆续完成繁殖孵化期,迎来新生代“萌宝”,鸟爸鸟妈忙育雏,好一派和谐温馨气象。
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大理罗时江湿地正式被认定为省级重要湿地。这也是大理市境内继大理洱海之后第二块被认定的省级重要湿地。
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荒漠化、干旱及其引发的沙尘灾害天气,以科技引领治沙,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荒漠造福人类。
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长期以来,通过持续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
近日,位于东方市的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监控相机拍摄到了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坡鹿、小灵猫、圆鼻巨蜥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海南兔等。
9月5日,记者从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历经三年多的野外调查,根据形态、分子和声谱数据分析,南宁师范大学研究员与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技术人员共同发现掌突蟾属一新种——武鸣掌突蟾。模式标本采自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双百”古树推选宣传活动的通知》(全绿办〔2023〕5号)要求,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新华网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承办的“双百”古树推选宣传活动,经过地方推荐、推选办初审、公众投票、专家评审,推选出100株最美古树、100 个最美古树群。
近年来,浙江严格落实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现有古树名木27.5万株,其中一级保护13408株、二级保护50545株、三级保护210829株,名木147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