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森林资源大省,四川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林下食物,将“森林粮库”高质量建设纳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中,探索向森林要粮、丰富百姓餐桌。
经过多次跟踪调查,科研人员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的一处喀斯特洞穴里,发现苦苣苔科植物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兴义报春苣苔”。
我国科研人员在四川雅安发现了兰科石斛属新物种,并命名为“洪斌石斛”。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发表。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日前在洋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并确定了大型药用真菌隐孔菌属新物种——秦岭隐孔菌,系全球范围内新发现的该属第三个物种。
据河南省三门峡市林业局消息,近日植物学期刊《Nordic Journal of Botany》(《北欧植物学报》)刊登了在三门峡市新发现的茄科天仙子属植物,命名为渑池天仙子。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中国有3种茄科天仙子属植物。渑池天仙子的发现,将中国天仙子属植物物种增加至4种。
上海辰山植物园、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科研人员钟鑫等,11月下旬在对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的会昌县清溪乡山地植被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并确认了超过一万株野生突托蜡梅,这是目前这一濒危树种已知的野外最大种群。
日前,国际知名期刊《Phytotaxa》《真菌杂志》发布了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园区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该园区内发现两个牛肝菌新种,它们分别被命名为“吴三公金牛肝菌”和“百山祖叉褶牛肝菌”,其中,“百山祖叉褶牛肝菌”还属于一种新属。
广西林业部门介绍,近日,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工作时,再次发现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毛兜兰种群50余丛(株)。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梁尔源研究员等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过去200年来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获悉,调查团队在广西乐业县开展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区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了杨柳科山羊角树属一高大乔木新物种“乐业山羊角树”。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