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獒(Tibentan Mastiff)原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又称为藏狗、羌狗、蕃狗、大倪。据记载距今已有800万至1300万年历史。骨架粗壮、体魄强健、吼声如雷、英勇善斗。属于护卫犬种,具有王者的霸气和对主人极其忠诚的秉性。
一、犬名
品种名称:西藏獒犬
英文名称:Tibetan mastiff
体型分类:大型
犬种分类:工作犬
历史:原产地中国,起源于10世纪。
藏獒简介
西藏那高耸的群山覆盖着长年难溶的冰雪,海拔四千多以上常年寸草不生,加至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以上,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高原缺氧的特定历史条件,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年生活着一个伟大的民族:藏族。他们一年四季一放牧为生,祖祖辈辈的生活孕育出自己的语言文化,他们有着强悍的身体。为了生存他们日日夜夜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上天赐给他们强壮的身体,广阔的草原和牛羊。同样赐给了牧民生命财产的保护神——藏獒。在广阔的西藏由于民族习俗,勤劳善良的藏牧民从不单杀犬。西藏是犬生存的天堂。他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他们世世代代在没有暖床,没有接产医,没有营养师来调剂生活的日子里,披着厚厚的身毛,警惕地巡视在广阔的高原上。世代的生活养成的耐饥渴而斗志的不减的高贵品行。西藏犬之多称世界之最。但是西藏獒在青藏现今可称千里挑一。青藏地区生活着大量的藏豹、藏狼、藏狐及藏狮。但是这几种犬决非是藏獒,有些是藏獒同当地几种犬杂交的后代。这些犬外型酷像藏獒,但性格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有些犬性格方面有着藏獒的风范但骨骼方面已退化,这些犬是难以胜任艰难的考验,更不能谈用来育种。这些犬在牧区却大有用武之地,在牧区广大牧民离不开他们。他们披着长长的饰毛(主要是当地气候的关系)日夜守护在牧区及牧家宅院,他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帮手,在牧民心目中他们是朋友甚至是家庭中的一员。
藏獒又名蕃狗.多启.大狗.古称苍猊犬等等。产于西藏(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世界级珍稀种)。2000多年以前藏獒便活跃在喜玛拉雅山脉,以及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标准的纯种藏獒多见于广大牧区,有狮头型.虎头型之分,有安多系.康坝系.青藏系的类别区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藏獒的足迹。
原始藏獒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以及中亚平原地区,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及尼泊尔甚至新疆、蒙古、宁夏境内均可发现藏獒的踪迹。
藏獒犬对许多世界名犬的改良起到非常重要的做用,如圣伯纳犬等都有藏獒的血统。但多年来由于草原的特殊生活环境以及牧民薄弱的血统保护意识,造成原始藏獒与当地牧羊犬的血统融合,使纯种藏獒越来越少。藏獒其体格高大.格刚毅.力大勇猛.记忆惊人.野性尚存.使人望生畏,是唯一不怕猛兽的犬种,被誉为犬中之王。(在牧区一只藏獒能守护四百只羊。一只成年藏獒能同时打败三只野狼)藏獒对陌生人有强烈的敌意,但对主人忠诚.亲热至极,作为护卫犬忠实可靠。都为能有一只纯种藏獒而自豪。藏獒以成为安全与富贵的象征。
藏獒产于我国西藏和青海,被毛长而厚重,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对陌生人有强烈敌意,但对主人极为亲热。是看家护院、牧马放羊的得力助手。它壮如牛、吼如狮、刚柔兼备,能牧牛羊、能解主人之意,能驱豺狼虎豹。据藏族同胞介绍,一条成年藏獒可以斗败三条恶狼,可以使金钱豹甘拜下风。在西藏被喻为"天狗"。西方人在认识了藏獒的神奇后,称其为“东方神犬”。 藏獒头大而方,额面宽,眼睛黑黄,嘴短而粗,嘴角略重,吻短鼻宽,舌大唇厚。颈粗有力,颈下有垂,形体壮实,听觉敏捷,视觉锐利,前肢五趾尖利,后肢四趾钩利,犬牙锋利无比,耳小而下垂,收听四方信息,尾大而侧卷。全身被毛长而密,身毛长10--40厘米,尾毛长20--50厘米,毛色以黑色为多,其次是黄色、白色、青色和灰色,四肢健壮,便于奔跑,动如豹尾,搏斗助攻,令敌防不胜防。一只纯种成年藏獒重60公斤左右,长约四尺,肩高二尺半余,强劲凶猛,即使休憩,其形凶相,常人绝不敢靠近。藏獒力大如虎,足以使一只金钱豹或三只恶狼败阵,凶狠劲斗,使之赢得神犬美誉,也是世界上唯一敢与猛兽搏斗的犬类。8月龄可达性成熟,母犬每年初冬(10--12月份)发情1次,但在海拔较低的半农半牧区,气候温暖,管理适当,则可春秋两次发情。每窝产仔4--5只,多者达7--8只。寿命10--16年。 藏獒耐寒怕热,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冰雪中仍能安然入睡。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偏肉食,抗病力强。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对陌生人有强烈的敌意,但对主人亲热至极,任劳任怨,是牧民的得力助手。
藏獒因为生活地区不同,在外观上也有差别。目前品相最好的上品藏獒,出于西藏的河曲地区。这种藏獒有典型的喜马拉雅山地犬的原始特征:茂密的鬃毛像非洲雄狮一样,前胸阔,目光炯炯有神,含蓄而深邃。喜马拉雅山脉的严酷环境赋予了藏獒一种粗犷、剽悍美、刚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赋予藏獒王者的气质,高贵、典雅、沉稳、勇敢。还有一种藏獒出于青海地区。这种藏獒几乎没有鬃毛,身上的毛也比较短,体型却更大!但是它的性格没有带鬃毛的藏獒凶猛、沉稳。
整体外观:强壮有力,体型巨大,骨骼、肌肉发育良好,威严肃穆,表情平静.
习性:伴侣型看护犬,生长缓慢,母犬2-3岁达到成熟,公犬则至少4岁才成为成熟的成年犬
性情:自主性强、充满领地意识
头部:头面宽阔,头骨宽大,枕骨、额明确,枕骨至上额和上额到鼻尖的比例相等,但鼻子的长度可以短些。鼻筒宽大。
眼部:眼睛有神,黑暗中闪亮,中等尺寸大小,呈深浅不一的褐色。
耳部:耳朵较大,呈三角形,自然下垂,紧贴面部靠前。警觉时自然升起。耳部覆盖柔和较体毛短的绒毛。
嘴部:前上齿、前下齿平整,上部和下部呈剪式咬合(齿轮式咬合),齿列紧紧结合,以使下颚(唇)呈方型,保持鼻筒立方体的形状。平齿亦可接受。
颈部:粗大,肌肉发达,极少垂肉,呈躬型,覆盖直立的鬃毛。
躯体前部:双肩平落,骨干肌肉发达。前腿直而粗壮,直立时轻度朝内倾斜。
躯干:粗壮,背部挺直、宽阔,肌肉发达,整体稍略下蹲。胸部下垂并低于上肘部。躯看干长度略大于高度。
爪:脚盘较大,对称,脚趾间有毛,类似猫科动物的爪。
尾部:中长,长度不能超过踝关节,和背部呈一条线,自然卷起,尾部毛较长、蓬松,卷起时呈花状(俗称"菊花尾")。
步态:步伐很轻,有弹性,自由有力,奔跑沿直线。漫步时非常从容。
皮毛:毛发厚(密)而长,冬季比夏季更浓密,公犬比母犬的毛发要长,颈部和肩部(及背部)有更长更粗的毛。前后小腿后部有较长的毛发。
颜色:纯黑、铁包金、褐色、各种形态的金色、各种形态的灰色,还有奶油色和巧克力色等等,胸前有星状的白色及足部略微的白色印记是可以接受的。双眼上部有"假眼"印记,四肢下部和尾部末端可以是深浅不一的浅纯色。
与藏獒有关的人文知识
藏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珍稀犬种之一,有些研究者认为他们是世界上特别是欧洲大陆许多其他大型獒犬的祖先。虽然自1880年中期起,许多有关獒犬的文献已出现,却很少有详尽完整的的资料。最早有关于大狗(即藏獒)的资料出现在公元前1100年的中国,大型犬的头盖骨被推断是在石器及青铜器时代,今日獒犬的祖先一般相信是跟随着亚利安人、波斯、希腊以及罗马的军人而去,稍后随着阿提拉及Genghis (蒙古汗国王) 旅行至欧洲。同时在这几个世纪中,西藏獒犬仍稀落地散布在喜马拉雅山谷区中,目前发展成备受西藏人赞誉的大型动物。在1859年时,英国举行了第一次狗展,1873年成立了犬协会以及第一本血统书,其中包含了4027只狗。依照英国犬协会正式的分类,其中来自西藏的大狗第一次被正式称为西藏獒犬。1874年,又有二只西藏獒犬被威尔士王子(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带入英国,并在1875年12月的宫廷狗展中展示。从那时起到1928年,只有零星的獒犬进口到英国及欧洲。1982年第一个正式饲养此犬的准则被犬协会采用。此准则亦被FCI (Federation Cynological International,国际犬业协会) 所采用。美国养狗人俱乐部(AKC)积极参与西藏獒犬品系的建立,关于西藏獒犬的标准文件已经于2004年10月完成,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生效。今日在西藏、尼泊尔及其它喜马拉雅山区,它们大部份仍被当作寺庙、庭院和牲口的守卫,非常能适应高山严酷的生存条件,有的随着西藏的贸易商或羊群旅行,这些狗的任务是保护他们主人的羊群与帐蓬,并抵御狼、雪豹等的侵害。
藏獒因为生活地区不同,在外观上也有差别。目前品相最好的上品藏獒,出于西藏的河曲地区。这种藏獒有典型的喜马拉雅山地犬的原始特征:茂密的鬃毛像非洲雄狮一样,前胸宽阔,目光炯炯有神,含蓄而深邃。喜马拉雅山脉的严酷环境赋予了藏獒一种粗犷、剽悍美、刚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赋予藏獒王者的气质,高贵、典雅、沉稳、勇敢。还有一种藏獒出于青海地区。这种藏獒几乎没有鬃毛,身上的毛也比较短,体型却更大!但是它的性格没有带鬃毛的藏獒凶猛、沉稳。
西藏獒是举世公认的最古老而仅存于世的稀有犬种,在古老的东方有关藏獒神奇的传说已被神话为英勇护主事迹的化身。他不仅漂亮、雄壮、威武、盛气凌人的气势能使的小及凶残的动物如狮豹、野狼不寒而栗,而且他忠心护主的天性,不仅是游牧民族的最佳保护犬,同时也被认定是国王、部落首长的最佳护卫犬。
在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很多从边疆地区返掉的武将,王孙工侯都曾将此犬携往京城,当作护园之用,甚至当为朝贡胜品。西藏獒在欧洲的古罗马时代在斗技场中斗虎、狮、豹等凶猛动物而驰名。马可·波罗在进入中国四川在藏族自治州第一次看到这种大型猛犬时评价到,此犬体大如驴,吼声如狮,史记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把这种犬引进西方的。英国的<马士提夫>意大利的<纽波利顿>这两种欧洲的獒犬,这两种犬是西方人在古罗马时代斗凶猛野兽的犬种(世界上四百多种犬。现只有三种为獒犬)西方人在对其历史考证后得知,他们的祖先在东方,在中国。在西藏:他就是驰名中外的世界神犬:西藏獒。美国的一些养犬爱好者,在六十年代为了得到中国的西藏獒不远千里,从尼泊尔翻越喜马拉雅山而进入西藏寻找纯种藏獒。能为寻到一条纯种而为之振奋,73年美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繁育这一濒临灭绝的犬种成立了美国藏獒保护协会。宗旨是保护繁育这一世界濒临灭绝的物种。五十年代有一批批西方动植研究进入中国的青藏地区,来了解研究这种大型猛犬。从大量记载中看到他们对这种神犬的叙述:那种长着厚厚的披毛的大黑狗,黑褐色的是藏獒。这种犬有狮子般的身躯,同样有狮子般的凶猛。近些年来更有大批东南亚及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来到中国进入青藏地区寻找这一犬种,人们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纯种藏獒现存数量还是极少。
藏獒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布达拉宫脚下,有一年山洪暴发,冬天大地上冰雪覆盖,瘟疫横行,人畜在饥寒交迫之时,忽见从天上下来许多身披袈裟,手摇禅铃的活佛。活佛的坐骑就是藏獒,活佛和藏獒的到来,解除了人们的病痛,使冰雪熔化,大地复苏。故现在青藏高原,一提起藏獒,都对它敬佩无限,认为藏獒是天上派来的使者活佛的坐骑,是神犬,是牧民的保护神。
纯种藏獒的鉴定标准
一、 藏獒整体外观:根据藏獒的整体外观,可分为狮型藏獒和虎型藏獒两种。
1、 狮型藏獒:又可分为大狮子头式和小狮子头式。
⑴大狮子头式:头顶后部及脖子周围鬃毛直立,毛长度大约有20公分左右,看上去就象雄师一样威武,威严肃穆。
⑵小狮子头式:头顶脖子周围鬃毛较短,头风稍小,表情平静。看上去有狮子模样。
2、 虎形藏獒:犬头大,头顶脖颈鬃毛没有或过短,嘴宽,鼻短,形状如虎。
二、 性情:充满领地意识,自主性强。
三、 藏獒毛色:
1、黑色:全身纯黑无杂毛,前胸部有少许白星
2、红棕:通体红棕色,前胸可有白星,耳缘、嘴筒浅黑色。尾帚中间有一黑斑。
3、铁包金:又称四眼,黑背黄腿,两眼眉框上方有两点铜钱般黄斑点(或黑背红腿,两眼上方有两点棕红色麻线般圆点)
4、纯白:全身雪白,鼻镜粉红,又称雪獒
5、黄獒:毛色有草黄色、棕黄色、金黄色以及杏黄色
6、狼青色:即青灰色。全身一色,毛尖较黑,毛根渐灰白。决定毛色的基因属融合遗传,黑色犬与黄色犬交配,后代中多出现狼青色
四、 藏獒头部:头面宽阔,头骨宽大,犬鼻的上部至后头部距离大而长,远看似方头,实际上为圆顶。鼻筒宽大、饱满呈方形。
五、 藏獒眼部:眼球为黄褐色,主要为三角形眼型,也有部分眼球上部隐藏在上眼皮下,下部眼球的红肉眼底暴露出来称为吊眼。
六、 藏獒耳部:呈三角形,自然下垂,耳朵较大,紧贴在面部靠前。
七、 藏獒嘴部:前上齿和前下齿紧紧结合,下唇呈方型。可分为平嘴、吊嘴和包嘴。
1、 平嘴:就是上嘴皮末吊于下嘴垂下的属于平嘴
2、 吊嘴:合嘴时上嘴皮下吊于嘴下方5公分左右,下嘴皮中后部打折下垂
3、 包嘴:合嘴时上下如包裹状
八、 藏獒背部:胸要宽,腰要长而宽。
九、 藏獒的爪:脚盘较大,对称,从爪的上部至犬腿后上部长有绯毛,爪如虎爪紧包。
十、 藏獒的尾{俗称菊花尾}:中长,长度不能超过踝关节,自然卷起,可分为斜菊和平菊。
1、 斜菊:尾毛长,卷起紧,斜卷于犬背上
2、 平菊:尾毛长,尾根紧卷,平卷放在后背上方,看似大菊花
十一、藏獒的肩高:公犬肩高不低于66厘米,母犬肩高于62厘米,各方面都附合藏獒要求为标准西藏獒;公藏獒犬肩高低于65厘米以下,母藏獒犬肩高低于60厘米以下,各方面都附合藏獒要求为小种西藏獒。
藏獒喂养常用的饲料
一、 能量饲料
植物的谷实类、副产品糠类、淀粉类,块根、块茎、瓜果类等,属于能量饲料。其共同特点是消化能高,产生的热能较多。藏獒常用的是玉米、富含无氮浸出物,但是蛋白质最低,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氮酸含量不足( 0 . 3%~0 . 69%和 0 . 16 % ~0 .23%),钙低于 0 . 1 % ,磷的含量高达 0 . 31 %~0 . 45 % ,而多以植酸磷形式存在,对藏獒来说消化吸收不利。因此,在日粮配制时应避其所短,补充其含养分之不足。
藏獒经常用的能量饲料有玉米、麦麸、碎米、大米、三等面粉、高粱、甘薯、马铃薯等。
二、青绿多汁饲料
此种饲料含水分 75%~90%,蛋白质含量丰富,粗纤维含量较低,钙、磷比例适量,维生索含量丰富,尤其是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同时,青绿多汁饲料是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饲料,然而,它的干物质的消化能较低,对于藏獒来说只作为维生素的一种补充饲料利用。蔬菜类和非淀粉质的块根块茎均属干青绿多汁词料,如白菜、甘蓝、菠菜、西红柿、胡萝卜等。
三、蛋白质饲料
蛋自质饲料可分为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植物性蛋自质词料及其他类。
1.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藏獒常用的有鱼粉、肉骨粉、虾粉、奶粉、血粉等,屠宰场生产的下脚料,如肺、肝及其他内脏也常作为藏莫蛋白质的补充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蛋白质含量高,赖氨酸含量也高,灰分含量高,特别是钙、磷含量高,鱼粉含钙量达 5.44 %、磷3.44%,且钙、磷比例适宜,既可作为蛋白质补充料,也可作为部分钙、磷不足的补充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含维生素B较高,特别是维生素 B2、维生素 B12 等的含量相当高,能促进藏獒对营养物质的利用。
2.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它包括饼粕类、豆类子实及一些加工副产品,藏獒常以豆饼(粕)和豆粉作为主要的蛋白质补充饲料。饼粕类饲料蛋白质含量一般在 40%以上,消化能也较高,无氮浸出物较谷实类低。但这类饲料中常存在着抗胰蛋白酶、尿素酶等抗营养因子,经加热处理后,可除去这些抗营养因子。
单细胞蛋白质:酵母属于单细胞蛋白质,蛋白质含最高达、 30%~70%。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较多,藏白质补充料。也可利用其作为蛋白质补充料。
四、矿物质饲料
藏獒一般都以舍饲为主,尽管动植物性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动物必需的矿物质,但仍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因此,必须补充所需的矿物质饲料,常用的矿物质饲料有食盐、贝壳粉、骨粉及某些微量元素等。
五、其他
除上述几种饲料外,还应根据藏獒的不同生理特点,补充维生素饲料,如公犬应适当地补充维生素 A ,妊娠母犬和幼犬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磷的代谢和吸收。在运输或应激时,补充维生素 C 以缓解应激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藏獒交配过程的注意事项
在母獒出现发情征兆后,就要着手选择一条优良的公獒作其配偶,公獒的品质将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獒仔的优劣,要选择无退化现象,神经类型稳定,体质健壮,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和繁殖能力都强的公獒。
配种的最佳时机应在母獒阴部流血后的12-13天间。这时母獒开始排卵,生殖道已为交配做好了准备,母獒也表现出愿意交配的征兆,如阴门充分肿胀甚至外翻,阴道分泌物的量减少并且由开始时的血样粘液逐渐变成浅色或不见血,如用手按压母獒腰部或扶按尾部,则站立不动,尾巴抬起偏向一侧,阴门频频开闭。遇公獒则频频排尿,表示愿意接近公獒,让公獒嗅其阴部,接受公獒爬跨,有是还爬跨公獒,表现越来越强的性欲。见上面这些征兆后,要尽快让其交配。一定要在母獒交配欲最强,发情征兆最明显时交配。
配种次数以两次为好,即初配和复配。两次相隔距离的时间以24-48小时为宜,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交配的地点最好是在母獒生活的地方,不要多人围观,以免在交配过程中收到惊吓,影响交配。交配时以自然方法为主,辅以人工帮助方法。交配时,当阴茎插入阴道后几秒钟开始射精,随后海绵体充分膨胀成栓塞状。这时母獒会扭动身体,试图将公獒从背上摔下,或公獒自动下来,公母獒成对尾姿势。这种栓塞状态持续10-25分钟,有时时间更长,这时公獒的阴茎会在母獒阴道内旋转180度,再次射精,因此这时不可强行分开,否则会严重损伤生殖器官。
当公母獒松脱后,会各自舔阴部,不可马上牵拉,躯干,尤其是公獒,在交配后常会出现腰部凹陷,俗称“掉腰子”切不可让其剧烈运动。交配后也不可让其马上饮水,应休息片刻,活动一会再让其饮水。交配时间,夏季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冬季则以中午交配唯宜。交配前最好不要喂食或不要喂得过饱,以免因食后立即交配而引起呕吐。
藏獒产于我国西藏和青海,被毛长而厚重,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对陌生人有强烈敌意,但对主人极为亲热。是看家护院、牧马放羊的得力助手。它壮如牛、吼如狮、刚柔兼备,能牧牛羊、能解主人之意,能驱豺狼虎豹。据藏族同胞介绍,一条成年藏獒可以斗败三条恶狼,可以使金钱豹甘拜下风。在西藏被喻为"天狗".西方人在认识了藏獒的神奇后,称其为“东方神犬”。 藏獒是源于西藏的一种大型猎犬,形象威猛,又名:中华神犬。
饲养知识
第1天:
1. 仔犬从母体落地后,母犬将脐带咬断且全身将仔犬吸吸吮乾净后将仔犬提起用纱布全身擦乾,脐带留一公分用白线结上,然後剪断脐带,以优碘消毒。
2. 胎儿若是呼吸危弱或没有呼吸时,此时将头朝下,左右摇摆或用嘴吸小狗鼻,吐出其水份,然後进行人工呼吸、按摩胸部、拍打。
3. 以葡萄糖5%或维他命ADEC液滴入仔犬口中0.5CC加强活力。
4.仔犬放母犬奶头前吸(如果仔犬不会吸吮。用手将仔犬嘴巴打开,含著母奶头慢慢吸)。
5. 初奶 (第1天~17天之母奶)封仔犬而言,非常重要尽量让仔犬吸收母奶强免疫力75%以上,可以抵抗大瘟热之疫病。
第3天: 脐带脱落。
第7天: 切除狼趾。
第14天: 眼睛张开。
第18天: 开始学站立、行走。
第21天: 驱虫(连续3天)。
第25天: 眼可看、耳可听,开始补充奶粉、高蛋白、维他命、钙粉。
第30天: 准备离乳。
第35天: 开始张乳齿,自己可排便,雄犬的睾丸滑入阴襄中。
第42天: 注射DA2L疫苗。第50天:驱虫。
第63天: 注射CPV疫苗。
第70天: 加强PV疫苗注射。
第90天: DA2L和PV疫苗再加强注射。
第8月~10月: 第一次发情(母狗)狗满一年再加强DA2L和PV疫苗注射。
犬满四个月以上,注射狂犬病疫苗
二、小说《藏獒》
小说简介
这本书的脉络,沿着一只叫刚日森格的狗和主人公“我”双线在展开。既有我所目睹的西藏草原原生态的种种高原雪域的浪漫与神秘,又有一只世界上最雄伟的狗--藏獒---争作獒王的传奇生涯。真是非常的有趣。
本书的思想上的主题是比较简单的,刚日森格要得到西结古草原獒群的认同,要获得属于自己的爱情,而不得不以自己的力量来挑战现任的獒王。而主人公 “我”也同样为了获得爱情,为了获得西结古的认同必须去向汉藏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挑战。我与刚日森格之间由于都必须要去挑战那种看似强大,看似不可战胜的权威,而成为了朋友。彼此间的惺惺相惜和相互保护,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当今的社会由于现实和市场化,而使人的物资享受越来越好,越来越高。精神却处于相对孤独,相对寂寥的状态。所以不论是在《狼图腾》中的“我”,还是在《藏獒》中的“我”,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与现实中的我,似乎都一样,处在一个或者现实或者精神上的“荒原”,既在享受一种孤独,又在逃避一种孤独。这种可谓的逃避与享受在《狼》中是靠我与小狼来完成,在《獒》中是靠我与刚日森格来完成。而现实中的我则既羡慕又崇拜。这两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则是以艰苦的生活在催逼着我们去直观的看待穷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獒》一书所描绘的孩子们,衣不蔽体。赤着双脚即使在雪山,又或者在满是石子的荒原奔来跑去。《狼》中的表达则更深刻,蒙族妇女大多短命,是草原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她们为了自己的家族,太多的透支了自己的生命。而夏日里战蚊虫,冬日里战白灾,春秋还要防狼,既要打又不能绝。与我们夏日里孵空调,冬日里去进补,春秋则踏青或旅游的生活而言。我们太幸福了,甚至由于整日的无所事事而缺乏了一种责任感。而不论是这两本书的哪一本,不论主人公的境遇或危险,或安逸。他们却始终肩负着自己的责任,并且决不轻易的使自己随波逐流。
今天的生活里,我们正是缺乏了这种精神。从而只有在寂寞的精神荒原里,无助的叹息,生活的无聊与无味。那么就应该为自己找到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藏獒》的江湖有情有义
一个七岁的孩子,因为父亲的关系,家中曾短暂养过一只小藏獒。十四年后,当他以记者的身份深入草原采访时,这只长大成人的硕大黑藏獒竟然在一瞬间认出了他。这样的故事,在藏民与藏獒之间,大概只能算做司空见惯,但是却让人到中年的作家杨志军记忆萦怀。2005年,他完成了一部叫《藏獒》的小说,被作为今年《当代》第五期头条发表时,他在后记开篇留下了这样的话:“一切都来源于怀念———对父亲,也对藏獒。”
父亲曾是深入草原的援藏干部,在草原干过20年,办过学校,也当过领导。他和藏獒的故事至今还在草原流传,但是父亲已然逝去,草原上的藏獒也渐渐成为现代人手中升值的活动资产。杨志军以他的《藏獒》,完成了对最后一批驰骋在草原上的骁勇、机智的藏獒的追忆,也同时补写了一段解放初期草原部落纷争与融合的历史。故事选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藏区草原,世代形成的部落恩怨还在,神秘的信仰崇拜还在起作用,“父亲”、白主任、汪政委等一批入藏干部驻扎到草原上,他们必须学会与草原牧民交朋友,同时调合部落恩怨。而书中的“父亲”,在无意间,用一袋天堂果(即花生),将七个上阿妈草原的小男孩与一只雪山藏獒引到西结古草原,引爆了一场深埋在两个部落间的宿怨。七个小男孩,成为西结古草原人复仇的对象,而角斗的双方,则是各卫其主的藏獒。藏獒的身后,还有草原上各种动物角色:藏狗、狼、金钱豹……彼此制约,形成险象环生的生物链,藏獒的角色尤其复杂:在人与狼的冲突中,它们要保护人类的安全;而在人与人的冲突中,它们要捍卫自己的部落;寺庙的喇嘛需要格外尊崇,同时还有自己的獒王……作为狼的天敌,它们不屑于小算计、小花招,却必须具有超人的智慧与计谋。而只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藏獒,才能成为领地的獒王。藏獒的世界,被杨志军写得有如武侠江湖,有大侠间的比武、有情敌间的较量,一次次的高手过招,小说临近结尾处的两次比武,犹显得逼人魂魄:上阿妈草原的藏獒必须与西结古草原的獒王比武,才能印证自己是传说中的雪山神狮;他必须战胜送鬼人用仇恨养大的饮血王党项罗刹,才能维护领地的安全……而最终征服饮血王党项罗刹的,不是獒王的威力,而是书中父亲的爱心。
小说中的人性与獒性,是两条水乳交融的线,铺展着也渗透着,用父亲的话说:“自己前世就是一只獒。”这显然是一部借獒性呼唤人性的小说。它所提倡的忠勇、责任、牺牲、规则等,恰好与去年一本《狼图腾》中的狼性成为对比。而在它的责任编辑周昌义看来,这部小说在今年横空出世,还有着更多文学的意义。它也许意味着:已经过去四分之三时间的2005年,不再是由贾平凹的《秦腔》、阿来的《空山》、余华的《兄弟》等熟面孔独占天下,而对于在文坛苦苦写了几十年的作者来说,很可能是他咸鱼翻身的重要时刻?“我跟杨志军认识了将近20年。20年前就觉得他应该写出一个很好的东西,当然写了很多东西,也都不错,但就是没有写出一个很好看的东西。我以前觉得他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好故事,现在他终于找到一个好故事,而且找到了藏獒。”提到这一点,周昌义尤感欣慰。
2004年的《狼图腾》,引发了狼性的呼唤,这部《藏獒》,到底能带出多少獒性的思考,在小说的世界里,它是否能成为狼的天敌,一切都有待市场检验。有意思的是,《狼图腾》初出江湖时,曾经请来海尔张瑞敏来鼓与呼,《藏獒》身后,也不乏强有力的支持者。已经成为藏獒协会主席的马俊仁,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藏獒的推崇与对狼的批判。他说:“我是大老粗,对文学是外行。但我知道,藏獒是人民的保护神,狼身上所有的好东西,藏獒都有,诸如勇猛顽强坚忍不拔,但藏獒比狼强,它可以为草原牧民的生命财产,奋不顾身,死而后已!”“小说《藏獒》,写出了藏獒的品格和藏獒的精神,那就是忠诚,勇猛,坚韧,责任。”
别动不动就扯上文化
时下盛行炒作,刚刚过去的“超女”让名不见经传的几个小女生一下子成了娱乐界的宠儿,而央视凭借其独霸中国、得天独厚的媒体优势在大捞钞票的同时让一个21岁的帅小伙一夜成名……文学界也不例外,2004年的一部《狼图腾》让蜗居经年曾是下乡知青的姜戎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作家;而2005年的《藏獒》又让将知天命的记者杨志军成为媒体的常客。这倒是个好现象,这几年文学一直不怎么景气,这两部小说的出现,多少为热闹并不繁荣的文学界注入了新鲜活力。
两部小说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狼图腾》先声夺人,从出版至今,有关狼的话题被媒体广泛传播,书的策划者曾请来海尔老总作秀,在其书的封底,就有张瑞敏对狼和狼精神推崇的言论。那以后,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要变成狼的观点铺天盖地,狼成了企业文化、团体精神的代名词,一贯被人痛恨厌恶的狼成了被人崇拜的英雄,坊间到处流传着关于狼文化的讨论,甚至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是来自于蒙古草原的“狼图腾”——商业社会的原则“畅销即好”也适用于文学作品,《狼图腾》据说已有近千万元的销售业绩。
《藏獒》在顶着前者销售压力的同时,希冀后来居上,因此也在炒作上下足了功夫,著名的马俊仁亲自当说客。他说:“我是大老粗,对文学是外行。但我是个中国人,知道藏獒的优秀品格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他还毫不客气地说:“好好读读《藏獒》吧,你了解了藏獒,才知道狼算什么玩意儿。你就知道,该把你自己和你的员工都变成藏獒,而不是什么狼!”显然这是说给张瑞敏听的。
是狼性值得崇拜,还是藏獒的精神应该景仰,一时间,狼说狼有理,獒说獒有理,争论四起,有的甚至上升到谁最能代表民族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来讨论。
很遗憾,《狼图腾》我至今未读,因而不敢妄加置喙;而《藏獒》我却是认真地读了一遍。读了以后,就有不同的意见。在我看来,把藏獒的精神提升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甚至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来崇拜,我实在不敢苟同。文化不是个万金油,别动不动就拿文化来说事。
我个人认为,《藏獒》只不过是一本小说,是一本以动物为视角而人的主观色彩比较浓的小说,书中藏獒的形象更像武侠小说中各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其思想意识、心理活动和动作行为都是作者的肚腹所为、主观臆造,看起来并不是很真实。倒是作者对藏獒和草原历史的描述以及藏族古老宗教文化的描写还有些可取, 不仅让我们获得了不少关于藏獒这一物种的演变历史,也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藏文化的神秘。
书中对藏獒的忠诚、勇猛、坚韧、责任,都有过多的描述,不可否认这些都是藏獒的优点,这些优点也深深地扎根在我们民族文化中,是我们民族文化性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把这些孤立的优点看作是藏獒的精神,并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相提并论,我觉得过于概念化,不仅牵强而且极为不妥。
作者在序言说:“藏獒以道为天,它们的战斗是为忠诚,为道义,为职责。”“道”是天道,是超越了个人、团体和种族的利益的,而在书中我们很难看到这种超越利益的“道”,惟一能体现这种“道”的可能是书中主人翁“父亲”的“爱”,但这也是人的意志下的“道”。藏骜的忠诚和道义是相对的,是服从人的意志并且以“各为其主”为先决条件的,在任何时候,它们都无条件地服从着主人的命令——所谓藏獒的精神也只能是为了特定团体利益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体现。
事实上,在杨志军着力通过獒王虎头雪獒、冈日森格、黑色的狮头母獒那日以及它的同胞姐姐果日、饮血王党项罗刹(多吉来吧)等形象构造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藏獒,有坚贞不渝的忠诚,也有无法根除的奴性;有奋不顾身的勇猛,也有面对权威的怯懦;有坚忍不拔的勇气,也有卑鄙奸诈的诡计;有忠于职守的责任感,也有专横跋扈的占有欲。
以冈日森格为例,被称为阿尼玛卿雪山狮子的冈日森格是草原守护者的形象,它身上集中了獒的所有优点,无疑是正义的化身,勇敢无畏的象征,忠诚、道义、负责任的代名词。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它身上又有许多连一般臧獒都鄙弃的瑕疵。比如,它在和獒王虎头雪獒的打斗中,作者写道:“……它参与打斗是为了活下去,为了救主人,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堂堂威仪。所以他可以卑鄙,可以诡诈、可以笑里藏奸、绵里藏针。它的宗旨是:不必气贯长虹,只求咬死对方。”这样一个“神”的形象,为了取得胜利却诡计多端。生存固然重要,但尊严也绝对不能舍弃,舍身取义——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行为原则在这里就无法体现。咬别獒的屁股、装疯卖傻、故作发情的母獒以迷惑对方等令獒的世界为之不齿的行为,冈日森格做起来却游刃有余……作者心里,或多或少地还藏着“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偏见,冈日森格因为是未来的獒王,所以,在争斗中就可以不遵循獒的规矩,不顾及獒的尊严——如果说真要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寻找依据的话,它代表的也是历代统治者的生存哲学。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我们在苛求杨志军要为我们塑造一个完美无缺的獒的形象,相反,因为这样缺点重重,冈日森格的形象才更为真实——这才符合小说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藏獒》也仅仅是一本小说,我们也只能把它当作一本小说来读;藏獒的形象,也仅仅是作者叙述故事、架构情节的工具,藏獒身上体现的优点或者缺点可以看作是人性自身的反观,是个体的反观——这无论如何是不能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性格相提并论的。
我们通常称西藏獒犬为藏獒,古称苍猊犬,在民间还有其他称谓,藏区不同地区的藏族人有不同的称谓,多为“多启”“启格”,国外叫西藏马士提夫犬,等等不一而足,据中国有趣的民间传说,二郎神的哮天犬即为“四眼”藏獒。
原始藏獒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以及中亚平原地区,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及尼泊尔甚至新疆、蒙古、宁夏境内均可发现藏獒的踪迹,藏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珍稀犬种之一,有些研究者认为他们是世界上许多其他大型獒犬的祖先;有关西藏獒犬是如何起源和传播至世界的问题,一直没有详实的历史记录和解释,即使如此,历史仍为西藏獒犬保留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们被许多人认为是大部份现代已拓展的大型犬的基本型。
在1800年以前,西方人并不被允许进入西藏以致于很少人知道西藏的狗。根据早期进入西藏的旅行者很少人提及他们在西藏所看到的狗。在1800年时,上弥尔透纳上校在他的"An Account of an Embassy to the Court of theTeshoo Lama in Tibet"书中提及他看到一些大型狗的经验,很不幸的是他并没有提供有关这些狗的描述。
虽然自1880年中期起,许多有关獒犬的文章已出现,却很少有特殊详尽的资料可得,最早有关于大狗的文章出现在公元前1100年的中国,大型犬的头盖骨被推断是在石器及青铜器时代,今日獒犬的祖先一般相信是跟随着亚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以及罗马人的军人而去,稍后随着阿提拉及Genghis (蒙古汗国王) 旅行至欧洲,在这几个世纪中,一般相信西藏獒犬仍稀落地散布在喜马拉雅山谷区中,目前发展成备受西藏人赞誉的大型动物。
在1847年哈汀王印度总督送了一只"来自西藏的犬狗"名叫"Siring"给维多利亚女王。
在1859年时,英国有了第一次的狗秀,然后在1873年,成立了犬协会以及第一本血统书,其中包含了4027只狗。依照英国犬协会正式的分类,这"来自西藏的大狗"第一次被正式称为“西藏獒犬”。
在1874年,又有二只西藏獒犬被Wales王子(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国王)带入英国。他们被展示在1875年12月的亚历山卓宫廷秀中,从那时起到1928年,只有零星的獒犬进口到英国及欧洲。
在1982年,汉康乃尔及贝利太太进口了四只獒犬,而第一个正式饲养此犬的准则被犬协会采用。此准则亦被FCI (Federation Cynological International) 所采用,此组织提供庇护,给世界上所有的养狗组织,除了英国及美国的饲犬协会以外。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1976年,明显的,没有西藏獒犬自尼泊尔或印度进口至英国。自1976年起,有一些西藏獒犬由不同的国家进口到英国,而这个品种被犬协会视为是稀有品种,有一些刚产下的小狗亦被展示。这个品种似乎在英国这个环境适应的很好。
在1950年后期,二只西藏獒犬由西藏送给美国艾森豪总统。他们被送到中西部的农场,自此以后便没有他们的讯息了!
在1970年初期,几只西藏獒犬由尼泊尔及印度进口到美国,这少数的种犬被这个国家内小心及仔细的饲主饲养着。这种狗对美国变化多端的气候及环境适应良好,西藏獒犬通常被作为伴侣以及守护犬。
第一个全国性特殊品种交配展在1979年10月与加州稀有品种狗协会联机,于美国举行。对于这些来自亚洲喜马拉雅山区,极令人感兴趣的犬而言,这是一个很好及适当的机会。
在这几个世纪间,西藏獒犬与人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世世代代担代牦牛与羊群的守卫,人们总是要求獒犬成为一个守护者,而不是一个杀手。也培育了獒犬控制力量、创新、无惧的性格与脾气,他们的性格是有耐心的、忠诚的,以及温驯的,并非您想象中的凶悍、顽固。
今日在西藏、尼泊尔及其它喜马拉雅山区,一只纯种的西藏獒犬是很难找到的,然而一旦发现他们,他们大部份被当作牲口的守卫,且他们非常能适应高山严酷的生存条件,他们随着西藏的贸易商与羊群旅行,这些狗被期待能够保护他们主人的羊群与帐蓬,并抵御侵入者如狼以及雪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