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一周观察 >  正文

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专访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

来源:央视网 时间:2023-01-05 10:10:44

字号

土地、海洋、能源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新的一年,如何保障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与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怎样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又有哪些新进展?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接受了总台央视记者的专访。


优化资源要素保障 稳住经济大盘


 王广华表示,2022年以来,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自然资源部出台了一系列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政策,有力地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加快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重大建设项目落地提供空间规划依据。全面完成了全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三条控制线的划定,编制完成了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对全国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格局作出安排。


继续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增强用地计划安排的针对性。对纳入重点保障的项目用地,在批准用地时直接配置计划指标;对其他项目用地,根据地方消化存量建设用地情况挂钩安排指标,倒逼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采取超常规举措,组合使用先行用地、承诺制等保障政策,促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落地实施。


加快用地用海审批速度,支持实体经济及有关工业产业降低用地成本等等-----


目前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今年很多项目就会全面落地开工,对稳增长起到巨大作用,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王广华还特别告诉记者,2022年没有一个合法立项的调控项目因为用地用海影响落地开工。


适当增加土地计划指标 保障重大项目


2023年,自然资源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大部署,不断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同发力,促进经济运行总体回升。


2023年有哪些支持政策?王广华明确:


2023年将增加土地计划指标,支持“十四五”规划确立的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大盘活利用历史围填海力度,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用海;新增围填海继续严控,但国家重大项目用海需求有保障。


推进用地审批权“放管服”改革,使省级政府拥有更大自主权。


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形势一旦出现变化,必然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过去十年,我国推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累计发现17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1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今年自然资源部将突出紧缺和大宗战略性矿产,以重要含油气盆地和重点成矿区带为重点,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加快油气等能源资源勘探开发速度,保障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


坚持保障资源安全与保护绿水青山相协调,王广华表示,将组织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推动增储上产,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长远保障能力。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区,由国家投资进行重点勘探,找到后用于战略储备,留给子孙后代或留作应对极端情况。现阶段重点保护绿水青山,未来技术进步可以做到上下兼顾时再开采。


严守耕地红线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万亿斤,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有效应对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王广华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也明确,全国耕地保护任务目标为18.65亿亩,保持到2035年不变。王广华表示,用压实、稳定、优化、立法这8个字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多措并举确保这一目标如期实现。


压实 稳定 优化 立法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压实: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行严格考核、重大问题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稳定:稳定耕地总量。全面实施“两平衡一冻结”,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要占补平衡,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要“进出平衡”,对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冻结同等数量补充耕地指标,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不再减少。


优化:优化耕地布局。以乡镇为单元试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使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各类农业生产各得其所。


立法:加快耕地保护立法。2022年启动了耕地保护立法,今年将加快立法进程并推动尽快出台,以更加严密的法治体系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随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自然资源部作为生态保护修复的主责部门,持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王广华对记者表示,就在上个月,“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在国际上展现了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有力传播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2年国家共实施44个“山水工程”,涉及森林、河流湿地、湖泊、海岸带等自然生态系统,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达到350万公顷。自然资源部表示,今年将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在长江、黄河流域启动一批“山水工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在中国大地生动展现。


今后将在全国建设50个左右的国家公园


我国生态空间管控越发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王广华说,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将在全国逐步新建一批国家公园,加快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激活地理信息数据潜能 服务数字经济新业态


除了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修复以外,地理信息产业也是自然资源部主管的行业。王广华表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享受到地理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比如手机导航、共享单车、智慧出行等。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为激活地理信息数据潜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7524亿元,已经成为我国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


今年自然资源部将重点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增强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和服务支撑能力;全面开展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提供统一的时空数据基础底板;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充分发挥时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


明年工作关键词:激发活力 释放潜力


对于明年的工作,王广华写下了激发活力、释放潜力这8个字。


王广华说,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之后,社会生产生活将加快恢复,市场的活力会进一步的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也会充分释放。我们将继续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强化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促进经济运行总体回升。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