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
启动仪式上,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4家项目开发单位负责人签署了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和减排量交易合规倡议。
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机制,全国CCER市场的启动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国碳市场功能,帮助企业降低碳减排成本,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日益普及、碳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等背景下,CCER市场启动必将催生碳汇开发、碳普惠、碳金融等市场机遇,备受业界关注和期待。
以市场化为导向,构建全新的CCER市场政策体系和管理规则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设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通过政府部门备案和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管理。但由于前期碳市场不成熟、CCER项目不规范等问题,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暂缓申请CCER。
“双碳”目标提出后,亟须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上日程。2021年,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首批只纳入了电力行业2162家发电企业,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随着控排企业减排和履约需求增加,激发了全国碳市场对碳配额之外的自愿减排市场的需求,市场对重启CCER市场呼声高涨。
2023年,我国加快全国CCER市场启动各项准备工作,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布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和红树林营造等第一批四类CCER项目方法学,奠定了全国CCER市场启动的政策基础和制度保障。
随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和北京绿色交易所相继公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等CCER注册登记和交易结算细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实施规则》,为全国CCER启动作好了最后准备工作。随着全国CCER市场的启动,标志着由互补互通的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组成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正式形成。
相比之前CCER管理体制,此次全国CCER市场重点变化体现在管理体制的转变,更加明确了市场化导向的原则,在规范方法学的基础上,更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规则制定和监管,项目业主和审定核查机构将直接负责申请材料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通过行业自律、公众监督以及违规惩处的方式建立了尊重市场的管理规则。
市场需求缺口巨大,新管理规则打开了CCER市场长期增长空间
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并将 CCER 纳入交易范围,全国控排企业及自愿减排企业对CCER的需求快速激增,社会各界对开发碳汇和参与全国CCER市场的意愿高涨。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国家暂缓受理CCER项目,CCER备案量累计5300万吨。经过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和第一个履约周期的清缴抵消,市场中剩余的可流通CCER数量不足1000万吨。
按照清缴碳配额可用CCER抵消上限为5%来计算,全国碳市场仅纳入电力行业,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对应的CCER需求理论上限约2亿吨。未来,随着钢铁、建材等其他行业纳入,市场预测CCER的需求有望增长至4亿吨。按50元/吨保守价格计算,未来全国CCER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以上。
同时,相比之前,此次《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进一步扩大了可参与全国CCER市场的主体范围,只有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均可参与自愿减排交易,这为未来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和发展个人碳资产提供了保障。
此外,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此次全国CCER系统将进一步深化自愿减排市场建设要求,预留了跨境转移、国际履约抵消等功能接口,未来将与国际抵消市场衔接。在欧盟碳关税和全球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势起的背景下,全国CCER市场将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碳信用服务,为全国包括控排企业在内的所有中小微企业提供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服务。
碳汇开发、碳金融和碳普惠等行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相比碳配额市场,全国CCER市场涉及的范围更广,需要市场参与的企业更多,从碳汇项目业主、第三方审查核查机构到金融机构等,更容易带动整个链条企业发展,也为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更多企业乃至个人减排提供了平台。
首先,全国CCER市场将极大刺激碳汇开发和全社会减排技术的发展。CCER市场可为能产生额外减排量的企业或个人带来实际的收益,这就激发了全社会对碳汇开发和减排技术的需求,促进林业保护和碳减排技术的发展。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减排项目领域有15个,现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和红树林营造四个方法学只包含其中两类,分别是第一类“能源工业”和第十四类“造林和再造林”,未来扩展空间较大。
其次,全国CCER市场必将带动碳金融的发展壮大。碳汇项目开发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银行金融开发相应的绿色金融产品,满足项目业主和CCER项目开发特点的需要。据悉,兴业银行等全国多家银行已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陆续推出用于新CCER项目开发的贷款产品和金融支持工具,用于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CCER项目。同时,全国CCER市场也进一步激发了碳市场的交易需求,必将带动碳期货碳期权等碳金融工具的发展。
最后,全国CCER市场还将加快推动碳普惠的发展。根据美丽中国建设意见和新的管理办法对全国碳市场的要求,未来,必将有更多企业参与到全国CCER市场当中,同时市场也将逐步认可个人减排量交易,并放开普通人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在此情况下,将激发全社会对自身碳减排和CCER交易的需求,个人减排量入市交易也就势在必行,居民迎来个人碳资产时代,碳普惠也将迎来真正的发展机遇。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