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论坛 >  正文

聚焦新质生产力、新型储能发展等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举行多场分论坛

来源:央视新闻 时间:2024-11-06 09:33:08

字号

为期6天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昨天(5日)在上海开幕。作为进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也于同一天举行,本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围绕“坚持高水平开放 共促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主题,共设置19场分论坛。


加入世贸以来 中国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昨天,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世贸组织三十年与中国:历史与变革”主题论坛举行,论坛回顾了世贸组织30年间的发展经验和启示。与会各方充分肯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就世贸组织改革重点领域、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议题展开研讨。


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极大地密切了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其他国家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如今,中国已是世贸组织的核心成员,为投资便利化等议题谈判取得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和旅游部长 埃尔南德斯:中国在世贸组织体系中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认为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产业政策是很好的学习榜样。中国坚定遵循多边主义原则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原则寻求贸易争端的解决方案。


在世贸组织助力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从1995年的6万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30万亿美元,包括中国在内的55个发展中经济体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从中受益。专家们指出,世贸组织当前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各方应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恢复多边贸易体制的蓬勃生机,这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总台央视记者 陈昱:中国自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会专家在论坛上称赞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他们也期待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在世贸组织中承担更多大国责任。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昨天举行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分论坛上,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工业化中的研发和应用,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参加论坛的各国专家学者指出,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深度融合先进制造技术,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方式和途径,人工智能具备变革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潜力。各国应携手合作,共享产业发展的硕果,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龚克:现在人工智能它是一个驱动力量。工业领域里对人工智能提出来的很多要求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需要经过技术突破才可以满足的,所以我想这两个是互相拉动关系,工业领域提出来的问题会带动AI的发展,AI的发展会驱动我们的工业化。


据介绍,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在产业赋能方面正着力推动通用大模型和专用垂直模型,助力各国科技界、产业界交流合作,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造福民生、服务人类。


总台央视记者 褚尔嘉:在本次论坛上,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智能化浪潮正催生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开创性变革。应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术的交流互鉴,助力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型储能驱动未来能源变革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形式,今年,新型储能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


昨天,在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驱动未来能源变革”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新型储能新技术、新发展、新动向进行深入讨论。


与会嘉宾表示,历次工业革命都与能源革命紧密相连,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正在推动智能时代到来,数字经济发展靠算力,算力发展靠能源。新型储能发展前景广阔,储能技术迭代进步将有效促进能源生产消费开放共享,实现多能协同。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震:去年COP28世界气候大会上已经达成了全球共识,我们要逐步转型脱离化石能源,未来我们要走向碳中和的目标,我们要走向能源的绿色转型,储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和机遇,中国还在探索更多的储能手段。2023年以来,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0兆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新技术也正在落地实施。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执行委员会成员 夏本佳:中国在投资可再生能源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3年,全球44%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来自中国市场,中国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最大的投资者和用户,在这个方面中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总台央视记者 李可婧:与会嘉宾表示,中国新型储能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将为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