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要闻 >  正文

千亿光伏先进产能成形记:为何众多光伏企业投资宜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3-11-10 10:43:17

字号

11月3日上午,位于宜宾市高新区的一块近千亩工业用地上,和光同程一期年产16GW高效晶硅电池片项目投产暨二期项目启动仪式召开。


久未在公开场合露面的谢毅以创始人兼董事长的身份,发表致辞。他是光伏行业的老兵,但他所创立的和光同程却是新面孔。


不过,和光同程自创立之日起便备受业内关注。除去创始团队的背景,该公司的股权结构颇为引人瞩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股权信息显示,宜宾市高新投资集团、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为和光同程的大股东,两者合计持有该公司30%的股份。


另据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和光同程此次在宜宾投资的光伏电池项目合计32GW,总投资150亿元。全面投产后,项目产值预计达300亿元,解决就业5000人以上。


从今年3月公司注册成立,到11月初开始开工投产,和光同程的项目推进节奏堪称迅速。


谢毅在致辞中称,和光同程作为宜宾孵化的本土光伏企业,“从几个月前的一句约定、一纸协议、一张图纸,变为今天拔地而起的厂房,满负荷运转的设备。该项目正成为宜宾加快构建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的成果之一。”


实际上,短短两年时间内,宜宾已经聚集了千亿级的光伏产业投资项目,一跃成为中西部地区又一座光伏产业发展高地。


那么,为何众多光伏企业选择投资宜宾?在走访中,不少企业高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剖析宜宾光伏产业布局逻辑


宜宾官方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宜宾已经累计签约落地光伏项目27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其中,百亿级别的投资项目共计7个,包括高景太阳能硅片,英发德耀、横店东磁、和光同程等高效电池片等项目。


一组完整的产业链制造图谱已经形成:硅料项目10万吨、硅棒项目90GW、切片项目80GW、光伏电池项目120GW、组件5GW,另外,光伏玻璃、光伏银浆、特种切割线、石英坩埚、碳碳热场等重要辅材项目相继落地投产,俨然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光伏产业链全布局城市。


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地方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80个省市两级地方政府发布各项光伏政策,加大所属区域的产业规划力度。这其中,多座城市的光伏产业投资规模超过千亿元,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在本轮地方投资潮中,宜宾起跑并非最快。但该市却吸引了正泰新能、英发德耀、高景、高测、丽豪、和光同程等优质光伏企业落地投资。今年前三季度,宜宾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93.9亿元,上拉工业增加值增速8.5个百分点,今年将力争实现产值350亿元。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宜宾自上而下积极拥抱光伏产业给本市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今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意见》,明确宜宾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体系,深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推动光伏产业创新发展。


“未来我们将坚定目标不动摇,全力打造新一代光伏产业集群。”在11月3日召开的“宜宾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在致辞中表示。


方存好指出,接下来宜宾将抢抓技术变革机遇,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高水平创新发展;抢抓N型电池占比快速提升的技术转型机遇,进一步夯实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密切关注新型电池生产动态,着眼光伏产业技术迭代的周期特点;积极关注BC电池、叠层技术等新型电池技术和发展动向,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下一轮电池技术变革中继续保持主动性。


据了解,宜宾目前的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1+N”的空间布局:“1”即以宜宾高新区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万亩光伏产业园;“N”就是多点多极支撑,主要在珙县经开区余菁功能区、兴文县经开区等地布局光伏产业配套项目,加速建圈成链。


“我们高新区的光伏产业主要是从产业链和生态圈两方面着手,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单一地只做某一块。”宜宾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华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整个光伏产业链制造端的五个主要环节中,我们除了硅料要落户在宜宾的化工园区以外,高新区实现了从硅棒、切片、电池片到组件的全产业链配套,而且招引了石英坩埚、钨丝、金刚线等辅材。”


“也只有这种产业链和生态圈的相互照应,才能使得我们本市的光伏产业可以快速发展。”华涛认为。


全产业链布局下的粘合效应


和光同程一期年产16GW电池片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9月实现首片下线,11月初开始投产,12月将全面满产。这一系列数据预示着,和光同程宜宾基地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同等规模和工艺路线下建设速度最快的5G工业应用智慧工厂之一。


这一速度的背后,离不开宜宾高新区产业链空间布局带来的物流运转效率提升优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和光同程一期不远处的项目,正是四川高景太阳能年产50GW单晶硅棒项目及30GW单晶硅片生产项目。


宜宾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华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切片的运输、包装,到电池片的生产,再到组件的安装,这一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如果不布置在一个区域内,它的物流成本、包装成本都是非常高的。


“我们做了一个测算,比如我们高新区的产业链互通、生态圈的互补,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带来18%至20%的降本效果。”


这一点也为多家投资宜宾的光伏企业高管所认可。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招引光伏项目投资,但大部分地方的产业布局都比较分散。”高测股份总经理张秀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宜宾的光伏产业园区布局相对集中,很多产品的运输只需要园区内的转运托盘即可,大大提升了周转率。“在这种布局下,每家企业的仓库设计得都不大。因为它的周转速度会很快,在这一环节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


张秀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表示,宜宾政府高效务实,招商要素保障做得非常好,“无论是招引政策、政府的配合力度还是产业链的齐全程度,这些都打动我们来此投资。”


今年10月中旬,同样位于宜宾市高新区的四川东磁新能源科技公司开启了全线量产的状态。该公司是横店东磁去年宣布在宜宾投资百亿规模的N型高效光伏电池项目的实施主体公司,在一期6GW TOPCon高效电池项目的顺利投产过程中,其也尝到了空间布局集中带来的甜头。


“我们在宜宾的电池项目生产的过程是便利的,像附近就是拉棒、切片企业,能极大地节约物流、包装成本。”四川东磁新能源总经理金刚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横店东磁已经在宜宾落地磁性材料项目,对宜宾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高效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由此,双方进一步推进了“二次合作”。


总投资30亿元的青岛晶易碳基复合材料及石英器件生产项目,从洽谈、签约到落地仅用两个月时间。对于青岛晶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立博而言,宜宾的区位优势、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对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我们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大大节省运输成本。”


如今,一场由光伏产业带动的升级与变革,正在改变着宜宾这座历史古城的产业基因和发展脉络。


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指出,该市将进一步构建光伏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坚持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聚力引进光伏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补齐高技术门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打造和支撑周边区域光伏产业高地。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