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专题 >  正文

落实落细碳足迹管理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4-06-19 10:56:42

字号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从产品碳足迹入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推动碳足迹工作落细、落实、落地。


  碳足迹是用来衡量特定对象在其生命周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指标。这里的“碳”主要指与温室气体相关的碳元素,特别是二氧化碳,“足迹”则是形象的比喻,代表每个人或团体对环境造成实际影响所留下的痕迹。对于个人而言,碳足迹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对于企业而言,主要源自生产经营活动;对于国家而言,碳足迹是各行各业碳排放量的总和。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对于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明确了碳足迹管理的方向和要求。工信部也计划在2024年制定100项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但应看到,我国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起步较晚,仍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数据基础薄弱、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对此,应切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


  碳足迹管理体系是包含核算规则标准、碳标识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制度在内的综合体。应抓紧制定核算标准,着重从标准、因子、制度规则等基础性工作着手,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确保核算边界、核算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推进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标注产品碳足迹量化信息,明确适应范围、标识样式、认证流程、管理要求等。


  加强碳足迹管理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应着重推动跨部门协同,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碳足迹管理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政策,确保政策间的协同性和一致性。鼓励地方在政策制定、管理体系构建、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碳足迹管理的有效路径。


  同时,面向碳足迹工作从业人员,需设立专门的碳足迹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加强碳足迹相关工作机构建设,提升其核算、认证、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并在服务行业企业中做到科学严谨和系统规范。着眼于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安全,加快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制定数据质量标准和规范,实施数据质量计量保障措施,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数据的采集存储、核算使用、监测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 东)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