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热点推荐 >  正文

中国最靠近北极的地方要热红了!极端天气频繁,怎么应对?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4-07-03 16:08:43

字号

一边是高温不断,一边是暴雨如注,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也更加频繁。


面对暴雨、高温频发的极端天气,我们该如何应对?


高温预警不断,中国最靠近北极的地方要热红了!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七月的开篇,全国高温排行榜上终于不再是新疆霸榜,长江中下游的高温也开始显露端倪。截至7月2日14时,高温榜前十位中,新疆和浙江平分秋色。虽然浙江位居后五位,但是配合较高的湿度,连蒸带烤的体感温度也不逊色。


这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高温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一方面,大陆暖高压脊东移,新疆地区气温下滑,而内蒙古东部到东北大部最高气温将进入30℃+行列,特别是在我国最北端的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多地或现极端高温。


雨水暂歇高温接棒 未来一周南方高温将爆发式增长


7月3日14时左右,黑龙江漠河35.2℃迎来今年首个高温,目前气温还在继续上升。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weatherman_信欣”介绍,这也是今年以来,国家气象站里出现最北的高温。预报来看,明后天漠河还将有38℃高温,如成功兑现,漠河将遭罕见高温三连击,同时也将追平当地7月气温的最高纪录。1957年以来当地总共只出现过32天高温(不含今天)。


同日,黑河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4日至6日爱辉、嫩江、孙吴、逊克最高气温将超过35℃,其中北部沿江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


上海、深圳今日也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上海大部分地区今天的最高气温将超过35℃。深圳市最高气温将升至35℃或以上,信号可能持续3-4天。


大雨滂沱,湖南平江36万余人受灾


据极目新闻消息,日前,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强降雨,城区水位破70年记录,中心城区多处内涝。


据中新社报道,平江县遭遇的洪灾已导致364582人受灾。洪水冲毁桥梁道路2685处,倒塌房屋308户867间、损坏房屋927户2415间,农作物受灾213410亩。这是7月2日平江县官方初步统计的数据。因汛情仍在持续,受灾数据也在不断更新。



中央气象台7月3日10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7月3日14时至4日14时,山东东部和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和东部、湖北西部、重庆中东部、四川东北部和南部、云南东北部和西部、西藏东南部以及黑龙江南部、吉林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15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已成新常态  气候变化是主因


今年以来,暴雨、洪涝、热浪和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多地频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世界气象组织近日表示,此类事件已成为新常态,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


世界气象组织气候专家阿尔瓦罗·席尔瓦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十年来,热浪和强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今年以来,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的热浪已造成严重损失,对人类健康和福祉构成重大威胁。


席尔瓦分析说,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多种气候因素都可能助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但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这也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的长期背景。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强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是关键


暴雨等极端天气充分暴露出很多城市在应急管理机制,减灾、防灾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软肋”。


有的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城市建设中缺乏减灾、防灾意识。


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存在着重形象轻功能、重短期轻长效、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城市道路、防洪排涝、应急救援、社会保障等达不到应急要求。


有的城市应急管理粗放低效。把灾害预警、应急管理当成临时性的任务,信息不畅、政出多门、协调不力、效率低下。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承载地,区域气候变化和城市气候效应叠加给城市带来的风险更大、不利影响更严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以防范气候风险为目标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对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5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39个市(区)试点名单。据了解,此次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设计了治理体系建设、影响和风险评估、能力建设、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气候韧性、水、交通、生态系统、人群健康等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但是,未来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还存在三大难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预估能力还有待提升、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工作体系还有待形成闭环。”陆波表示。


其中,“气候变化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开展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是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关键。”张雅京介绍说。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新华社、中国环境、中国天气网、央视新闻、极目新闻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