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热点推荐 >  正文

国家气候中心: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4-07-04 17:47:22

字号

今天(2024年7月4日),中国气象局召开7月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排放情景越高,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越多、强度越强、风险越大。



袁佳双介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持续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且影响范围更大。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气候系统多个层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长序列气候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显示,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强度更强、持续时间延长,例如2022年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干旱和2023年6月中下旬至7月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对农业生产、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领域均造成显著影响。伴随气温升高,大气中持水量增加,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也有所增强。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发生破纪录的特大暴雨,如“21·7”河南极端暴雨过程、“23·7”华北极端暴雨过程等,强降水及其引发的城市内涝和山洪滑坡等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极端事件的长期变化看,中国年暖昼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全国年累计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站日数每10年增加4.1%。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排放情景越高,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越多、强度越强、风险越大。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将上升1.7~2.8℃,其中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增幅最大;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尤其是在高排放情景下,目前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到本世纪末将变为1~2年一遇。


未来我国极端降水增加的幅度大于总降水量,变率增大,降水更趋于极端化。未来30年,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在全国范围内呈现一致性的增加趋势,西北东部及黄淮流域,增加幅度将超过10%。


气候变化给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能源安全和人群健康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对此,袁佳双表示,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高度重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服务保障工作,建立了相关业务系统,有效支撑气候为农服务。特别是为了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24年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牵头组织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的试点工作。


袁佳双介绍,开展普查和区划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中国气象局先后组织完成了二次全国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距离上一次区划工作已经过去40年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已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生产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加剧,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社会需求等发生明显变化,亟需形成更加现代化、更为精细的普查区划成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研究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气象部门高度重视,立即部署启动了今年的试点工作,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新一轮全国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将面向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0多个地级市及2000多个县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生产普查,全面收集农业气候区划基础数据。基于普查和区划结果,研究提出国、省、市、县四级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方案、未来农业合理布局和对策建议。


截至6月底,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相信通过今年的试点,将为后期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为全面铺开新一轮全国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提供奠定基础。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