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公益动态 >  正文

深圳第十二届增殖放流公益活动举办,55万尾鱼虾苗放归海洋

来源:羊城派 时间:2024-07-31 10:33:08

字号

7月28日,由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蓝色海洋”)主办,深圳市渔业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协办的第十二届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在基地码头举行,吸引了近百名热心市民的积极参与。活动中,志愿者共向大海放流了2万尾黑鲷鱼苗、3万尾红笛鲷以及50万尾刀额新对虾虾苗。本次活动以“生态亲海 童创未来”为主题,主办方旨在通过这次科学有序的增殖放流行动,向公众普及增殖放流的相关知识,唤起大家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


累计放流1121.4万尾鱼虾苗


活动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专家林黑着主任介绍,增殖放流是通过人为向自然水域投放人工繁育的鱼类、虾类、蟹类、藻类的亲体或苗种等水生生物的活动。增殖放流对增加生物资源数量、修复渔业种群结构,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增效,实现渔民增收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722393363705067.jpg



蓝色海洋会长周云翔表示,过去11年,蓝色海洋一直积极推动增殖放流的科普宣传工作,累计在深圳放流了总计1121.4万尾鱼虾苗,吸引了4000多名热心市民的参与。为了强化宣传效果,协会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在深圳湾公园护鸟志愿服务站发布公益广告,并通过“云放鱼”直播活动,鼓励公众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多种方式参与到增殖放流中来。“作为会长,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将增殖放流活动打造成一个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平台。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关爱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共同守护我们的海洋。”周云翔表示。


观察与记录,呼吁“生态亲海”


本次放流活动特别选择了大鹏海域的本土物种——黑鲷鱼、红笛鲷和刀额新对虾。海源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邓景文介绍,在约30天的温室培养过程中,工作人员对鱼虾苗进行了细致的检验检疫,确保它们健康无病害,无药物残留,满足放流条件。其中,黑鲷鱼和刀额新对虾的生长周期较短,仅需3到4个月便能迅速成长,放流红笛鲷对于修复该种群具有重要作用。


放流现场,志愿者们手持捞渔网,轻柔地在装满鱼苗的大水桶中捞起一网网活泼的小鱼苗。尽管天空飘着雨,但志愿者们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排成一列,手递手,井然有序地传递着鱼苗。随着一盆盆鱼苗、一袋袋虾苗被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倒入海中,它们欢快地游向海洋、四散游向更远处。


1722393275238020.jpeg


“生态亲海”,相关专家呼吁,希望“赶海”活动能够从向大海索取食物,转向观察和记录有趣的海洋生物,让“赶海”成为一种更好的认识海洋、感受海洋的方式。启动仪式上,3名儿童海洋环保大使带领小小志愿者们一起宣读了生态亲海倡议:“查潮汐看海况,安全近海;捡垃圾清塑料,新潮探海;不乱挖不带走,文明观海;拍照片细观察,生态亲海”。现场举行科普小品表演、增殖放流科普展等。(记者 林园)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