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能源 >  正文

场景创新将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创造更大空间

来源:中国能源网 时间:2024-08-22 15:04:17

字号

当前业界普遍认为,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其项目并网的技术性和经济性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此,在8月16-18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上,明阳集团党委副书记刘连玉在分享《场景创新给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题演讲前,首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及其技术先进性。“明阳天成号”由明阳自主研制,搭载两台8.3兆瓦海上风机,总容量达到16.6兆瓦,可应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广泛海域。其在浮式基础采用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浮筒采用的“玻璃纤维外壳+XPS芯材+防护涂层材料”方案、翼型双塔筒、双主机、双风轮的设计,以及拉索系统的应用等方面均为全球首创,走在了世界前列。


基于漂浮式风电水深和离岸距离等因素的考虑,未来规模化发展后整个电网的调控方式以及电力传输的技术性和经济性如何保障?刘连玉在会上提出,“明阳天成号”属于全球首个样板示范项目,可以此为契机在行业内作为前沿课题进行研究,为后续漂浮式项目的规划、实施以及并网做好铺垫。


“双碳”目标下,作为逐步成为主力能源的风电、光伏装机迅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度风光新增装机近3亿千瓦,创历史新高。但风光装机规模的增加也带来了并网和消纳的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场景创新给新能源并网带来了机遇,特别是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等场景创新项目依靠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电力消纳的天然优势,成为提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维持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刘连玉表示。同时,其还是实现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节能降碳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


截至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开始探索“绿电+场景”项目的落地。河南省是创新发展模式的先行者,其率先鼓励新能源开发企业与负荷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共同推进“绿电+应用场景” 项目开发,不仅丰富了新能源开发的场景,也为新能源项目开辟了大量消纳空间,推动了绿电的广泛使用。


另外,绿色电氢氨醇一体化正在加快推进实施,也是风光等新能源场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实现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和调峰”,实现低成本、跨地域长距离存储和运输。


但与此同时,场景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刘连玉表示,在技术层面,新能源发电与用电负荷电力耦合问题是目前场景创新方面的重大技术瓶颈,亟需网侧配合解决该问题;而且在高比例新能源场景下,一体化系统缺乏同步惯量支撑,频率稳定面临极大挑战。在经济性层面,为解决供电稳定性问题,如采用配置较高比例储能等调节手段,需要项目承担高昂成本,造成项目经济性差。在模式创新层面,部分地区对场景创新项目提出了较为严苛的并网要求,不允许向大电网反送电,容易造成弃风、弃光的情况,不利于行业发展;而且截至目前,新能源电力的绿色属性变现途径不够清晰、明确、稳定,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体系、机制。


对此,刘连玉建议加快推进“隔墙售电”等限制的放开,借鉴河南模式,出台更多支持新能源场景创新和一体化项目开发的新政策。同时,并网侧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对于场景创新一体化项目不能完全消纳的电力给予一定的消纳空间和并网支持,以在现阶段更好地推进项目开展和新技术应用。另外,新能源行业需加快推进相关并网标准的修订,引导发电企业加大对构网型等提升新能源并网友好性能技术的应用。


明阳紧紧围绕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构建了风、光、储、氢骨干产业体系,并依托产业积累的协同优势,正在实施“海上风电+氢+氨+醇”“风、光、储、氢一体化”的场景创新解决方案,以减碳为目标实现绿能转换。以张家口明阳察北阿里巴巴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所在地周边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建设,新能源所发电力由数据中心消纳,并与园区内其他发电设施协同调配,实现用电平衡,减少电网输送压力,同时构建电化学储能系统,作为后备电源保证系统安全。


从打造行业唯一一家具备整机及核心部件研发与制造的风电产业集群,到掌握全球第三代太阳能发电装备技术和最先进的异质结、钙钛矿光伏技术和新一代碲化镉薄膜光伏技术;从构建储能集成系统、逆变系统及能源管理系统产业链,到国内首套全功能集成式PEM制氢站下线,明阳已经构建并形成了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致力于以绿色新动能为行业创造长期价值。


一直以来,明阳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推动新能源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和应用场景化,正在逐步向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延伸。刘连玉最后表示,明阳愿与行业同仁携手加强合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仲新源)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