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专题 >  正文

全国碳市场扩围后覆盖排放量将新增约30亿吨

来源:金融时报 时间:2024-09-11 11:15:23

字号

原标题:扩围渐行渐近 全国碳市场稳步向前


为加快推进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工作,生态环境部参照发电行业成熟的建设管理经验,在扩围专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近期编制形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一目标已经渐行渐近。随着更多行业和交易主体参与全国碳交易,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减缓全国碳市场交易“潮汐”现象,并进一步充分发现碳价,提升碳定价机制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方面的促进作用。


“当前,全国碳市场只覆盖一个发电行业,扩大到工业行业后,碳市场管控的碳排放量将从当前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上升到70%,会显著增强碳市场的减碳效果。”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近日表示,扩围后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也会显著增加,能够带来交易机会的增加,对提升碳市场效率和价格合理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扩围后覆盖排放量将新增约30亿吨


全国碳市场扩围的呼声已久。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已顺利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经过3年的发展,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数据质量全面改善,以碳市场为核心的中国碳定价机制正在形成。


“需要看到的是,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期待相比,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仍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市场当前仅覆盖了发电行业,参与主体高度同质化导致市场活跃度低,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与欧盟等覆盖多个行业的成熟碳市场差距较大。”业内专家表示。


长期以来,“市场活跃度低”“交易品种单一”“参与行业有限”等问题成为碳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今,市场对扩围的期待有望“照进现实”。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针对碳市场行业覆盖扩容的准备工作进展有过多次披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在主管部委层面,生态环境部表示,扩围工作将把握好节奏力度,科学合理确定不同行业的纳入时间,分阶段、有步骤地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碳排放重点行业,并分别针对铝冶炼和水泥熟料基础技术指导指南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铝冶炼、水泥这两个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技术指导基础日渐成熟,而《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被视为重要信号。


“水泥和电解铝行业作为高能耗、高碳排放的行业,其纳入全国碳市场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这一进程不仅有助于推动这些行业的绿色转型,还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低碳发展。”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根据《征求意见稿》,在门槛方面,综合考虑管理成本、行业降碳路径等因素,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中年度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作为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新增约30亿吨。


分两阶段推进设置企业“体验期”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扩围工作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24年至2026年为启动实施阶段,以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推动企业熟悉市场规则为主要目标,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监管,提升各类主体的参与能力和管理水平。其中,2024年作为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首个管控年度,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2027年起为深化完善阶段,目标是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各方参与市场能力全面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改善,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全面加强;配额分配方法更为科学精准,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配额逐步适度收紧机制。


“考虑到新纳入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掌握规则、熟悉市场、提升管理能力,《征求意见稿》提出,分两个阶段推动市场建设,确保扩围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进行。”业内专家表示,“通过2至3年的建设运行,有效夯实碳排放数据质量基础,提升各类主体参与能力,实现平稳启动扩围,逐步树立‘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


据了解,在启动实施阶段,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实施配额免费分配,将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预设配额绝对总量,不限制企业产能,产品产量(产出)越大、配额量越多,充分考虑纳入初期企业不熟悉规则、数据质量基础不牢靠的问题,按照类似“体验期”式的试验期定位,单个企业的配额盈余与缺口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缩小企业间配额“贫富差距”。在深化完善阶段,配额分配方法由绩效评价法逐步转向基准法,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配额逐步适度收紧机制,推动单位产出碳排放不断下降。( 马梅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