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实现“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目标的战略举措;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为“会议”)将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加快”到“加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深化”到“进一步深化”,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对绿色转型发展紧迫性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面向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不断深化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为把绿色转型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以全面、协同、创新和安全为总体要求,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保障,以全面、协同、创新和安全为总体要求,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全面转型。全面转型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转型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坚持全面转型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把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作为着力点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点,破除对原有高能耗、高排放模式的路径依赖。
坚持协同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要“全”,而且要平衡充分,通过强化目标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具体来看,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探索。
坚持创新转型。以创新着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离不开创新、绿色转型离不开创新。坚持创新转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具体要求,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汇聚强大动力。具体来看,要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
坚持安全转型。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具体来看,坚持安全转型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在此,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离不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因此,经济基础决定生态文明体制,同时,生态文明体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时,一方面,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夯实制度根基。另一方面,要注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等的协同配合,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合拳”。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仍存短板等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反映,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为此,《决定》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此,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等,大力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增进人民生态福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生态成果。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