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的背景下,淡水生态系统的保护状况处境堪忧。
淡水物种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淡水生态系统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如水质净化、洪水调控、碳储存等,许多淡水物种还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为全球数百万人的生计提供保障,所有这些都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淡水物种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据美联社近日报道,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近1/4生活在河流、湖泊等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正面临灭绝威胁。
研究团队分析了约2.35万个淡水物种,包括螃蟹、小龙虾、蜻蜓以及多种鱼类,发现其中24%的物种被列为易危、濒危或极危物种。这一结果是对全球淡水物种灭绝风险的首次评估。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
根据这项研究,尽管淡水生态系统仅覆盖地球表面积的不到1%,却承载了全球10%以上的已知物种,包括1/3的脊椎动物和1/5的鱼类。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1970年以来,全球已有35%的湿地面积消失,其退化速度是森林的三倍。现存湿地中,超过65%面临中到高度的威胁;很多上千公里的河流,也因水坝建设而失去了自由流动的特性。
这些变化,不仅对物种生存构成威胁,也让淡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岌岌可危,例如养分循环、洪水调节和气候变化缓解等。
研究该项目的专家指出,尽管淡水环境覆盖广阔,实则非常脆弱。多数淡水物种面临的不是单一威胁,而是相互交织的多重威胁,包括污染问题、水坝建设、农业活动、外来物种入侵以及气候变化等,这些因素正合力恶化淡水物种的灭绝风险。
数据指出,被研究的物种中,54%的濒危物种受到污染的影响,39%受到水坝和抽水的影响,37%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农业相关影响,28%受到入侵物种和疾病的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淡水生态系统的关注度正在上升,如《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就明确提出了针对内陆水域的保护目标。
随着GBF目标的推进,新的全球淡水IUCN红色名录数据集将为制定科学的淡水物种保护目标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识别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推动淡水物种保护与恢复行动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团队相信,通过持续更新这些数据、加大淡水物种保护的国际合作,将有助于确保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研究团队还建议,尽管在淡水物种保护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来仍需要增加投资,支持淡水物种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以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管理和恢复。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海洋与湿地、环球时报;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